為切實抓好直達機制落實,提高財政政策效能,發揮惠企利民作用,2022年,財政部四川監管局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有效提升直達資金監管質效,助力地方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一、優化監管流程,壓實監管責任
一是嚴格按照直達資金監管辦法和內部控制操作規程等要求,壓實監管責任,專人專職開展監管,完善直達資金監管臺賬和負面清單,不斷加強內控建設和風險防控,對直達資金的分配、撥付和使用進行全過程跟蹤,定期對處室預警信息督促整改不到位的情況進行通報,將監管工作落細落實。二是提高地方財政部門的主體責任意識,督促地方財政部門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業務規范,抓緊抓實直達機制實施,切實發揮落實惠企利民的重要作用。
二、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督促整改
一是通過直達資金監管系統抓實日常監管工作,及時記錄線上監管過程中發現的疑點,適時跟進,做好業務提醒、疑點核實和情況反饋等日常工作。二是持續加大監管力度,結合財政部關注函關注的問題及日常監管發現的問題,適時開展現場監管工作。2022年,四川監管局對成都市、瀘州市、遂寧市等10個市州的14個相關縣(區)開展了直達資金現場監管,重點關注直達資金的分配、下達和使用進度、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與直達資金監控系統的數據等方面問題,實現全過程監管,保障直達機制落地見實效。三是全面貫徹“雙監控”要求,積極探索“1+N”監管模式,以開展專項檢(核)查、績效評價等外勤工作為契機,延伸進行直達資金現場監管,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監管網絡。確保直達資金管得好、用得準、效益高。四是聚焦重點、動真碰硬,不斷強化直達資金督導問題整改力度,及時向相關縣(區)發送財政監管意見函督促問題整改,取得明顯成效。
三、探索建立數據庫,夯實數據管理
充分依托直達資金監管系統和預算一體化系統,收集相關系統報表,逐步探索建立直達資金數據庫。做好預警信息情況等臺賬登記,將監控臺賬、直達資金報表、預警信息、現場監管報告等一并納入數據庫,依托數據庫,全方位掌握直達資金管理、分配、支出使用情況,加強分析研判和跟蹤監督,將事前的資金分配下達情況、事中的資金使用情況、事后的績效管理情況全面納入日常監管工作中,充分發揮“探頭”“哨兵”“參謀”作用,提升直達資金日常監管質效。
四、加強溝通協調,促進協同監管
一是利用四川監管局“財政監管·熊貓論壇”開展專題研討,加強各處室聯動,定期會商研判,共同解決問題,推動監管信息整合共享,實現全局直達資金監管工作“一盤棋”。二是通過“聯席會”等方式常態化與四川省財政廳開展溝通交流,交換共享信息、及時反饋問題、督促問題整改;創新定點聯系機制,積極收集各級財政部門反饋的問題及建議,不斷總結直達資金監控工作經驗做法,及時向財政部和省級財政部門反饋有關情況。三是寓服務于監管之中,通過微信群、電話等方式,及時答疑解惑,將服務網絡“下沉”到市縣及以下相關基層部門和單位,提升基層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幫助地方財政部門及項目管理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推動政策措施在基層早落地、早見效。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超能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