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標領域與企業關系密切,更高的效率、更優的服務、更公平的環境,是廣大市場主體的一致期待。

  近年來,安徽省持續深化“一改兩為”,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建立了全省統一共享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主體庫,實現了“信息錄一次、一‘鎖’走全省,交易‘不見面’、投標‘零門檻’”,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市場主體滿意度達98.65%。

  一次注冊,一“鎖”通用

  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庫,是招投標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這個“庫”其實就是個龐大的數據庫,里面有參與招標與投標的各類單位或企業的基本信息。

  然而,各市都有自己的信息庫,彼此之間不互通不共享,這就導致企業異地參與招投標,就會面臨“信息空缺”,得重新注冊,一套流程下來,既費時又費力。

  “我們公司在7座城市都參與過招投標業務,這意味著我們得重復注冊7次信息,而且參與建筑類招投標,跨區域是常態,每到一地就重新注冊,太麻煩了?!币患医ㄖ髽I負責人告訴記者。

  數據多跑路,企業就能少跑腿。省發展改革委會同各有關部門,整合16個“省市共建、市縣一體”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市場主體庫,在長三角率先建成運行全省統一的市場主體庫,推進“多庫合一”,企業參與招投標實現了“一次注冊、全省共享”。

  這16個市場主體庫的信息資源中,市場主體資質業績等7類信息數據格式得到了統一化,還引入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數據對主體信息進行完善。市場主體僅需通過互聯網登錄該庫錄入一次信息,即可參與16市104個縣區的各類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目前,在庫主體23.42萬家,匯集數據1507.28萬條。

  依托市場主體庫統一還實現了“CA數字證書”的統一?!癈A數字證書”,是企業進行電子招投標的必備工具。將它插到電腦里,可以智能識別用戶身份,實現在線電子簽章,最終一鍵生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標書。

  在企業口中,CA證書就相當于一把“鎖”,在電子招投標推廣的時代,“有鎖走遍天下,無鎖寸步難行”。

  在過去,這個方便招投標雙方的信息化工具卻有一點不方便,那就是各個市的“鎖”不互認。每到一個市參與招投標,就得帶當地的“鎖”。

  為了防止帶錯,有的企業得在“鎖”上貼標簽,寫上城市的名字。一旦丟失,就得先掛失,再提交申請材料,十分麻煩。

  現在,一“鎖”就能走全省了。我省運行數字證書互認系統,與數字證書、電子簽章以及電子交易系統對接,通過市場主體庫主體信息與CA證書信息關聯,全省56.15萬個數字證書實現“一證通用”,市場主體從“市市要注冊、市市要辦‘鎖’”,到“一次注冊、一‘鎖’通用”,解決了重復購買CA鎖帶來的高成本、易丟失、使用不便等問題。

  招投標不見面,云”上就搞定

  不見面交易,在網購中十分常見,如今,這樣的網上交易也在招投標領域愈發普及。

  在以往,線下開標時投標人員多、投標成本高、現場管理難度大。一些參加投標的外地單位或企業還得專程坐火車趕來,不僅舟車勞頓,還耽誤時間。

  現在,有了電子招投標系統,讓公共資源交易幾乎像網購一樣方便。

  以黃山市為例,該市上線“不見面開標”云系統后,投標人登錄不見面開標大廳實時參與開標,實現投標、開標等所有交易環節“云端辦理”,平均每個項目減少跑趟次數5次,云上開標時間壓縮至10分鐘。

  據介紹,全省各市全面推行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網上辦理事項比例不斷提高,從項目在線注冊到招投標資料在線歸檔等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了“一網通辦”。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鍵對鍵”,“云上開評標”提了效能、降了成本,提高了公信力。

  在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云上開標大廳”全面應用,市場主體可實時觀看開標過程,實時獲取開標現場信息,對投標文件進行遠程解密,與項目負責人進行在線溝通與質疑?!安灰娒妗遍_標杜絕了投標人、招標人、評標專家接觸可能,減少人為干擾因素。

  在評標方面,評審專家通過遠程異地評標系統線上“同框”,在線完成推薦評委會組長、音視頻雙向同步互動、查看投標文件、評標、評分匯總、形成評標報告、確認評標結果等交易環節。

  “云上評標”的好處還在于能突破時空局限,實現“異地多點評標”。去年8月,合肥市、滁州市、肥西縣三地遠程異地評標項目順利完成,標志著遠程異地評標由“兩地”向“多點”開枝散葉。

  破除“隱形壁壘”,“零門檻”投標

  不僅是快捷方便,更加公平公正公開,也是企業對公共資源交易的期待。

  在以往,少數地區招投標時會設一些“門檻”,比如會對企業性質、所在地等設置限制條件,這些“隱形壁壘”影響了市場公平競爭,也容易滋生腐敗。

  交易“一視同仁、公平公正”。我省通過持續清理制度規則、常態化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等方式,持續破除公共資源交易的“隱形壁壘”,來自全國各地的市場主體無需任何部門審批備案,即可登記加入全省統一共享市場主體庫和參與各類公共資源交易活動。

  比如淮南市取消招標采購項目中企業性質、所在地、注冊資本、營業收入、經營規模等限制性、歧視性規定,在投標人資格、評審辦法等列出禁止性條款190項,并出臺招標采購評標評審指導意見,規范業績、獎項和資質等級設置,實現交易準入“零門檻”。

  信息化,不僅是提效惠企的助手,還是促進公平公正、防止“黑箱”操作的“利器”。

  我省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數據存證上鏈”就是有力證明,所有信息實現了“動態更新、不可篡改”。

  何為“存證上鏈”呢?我省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市場主體庫“聯盟鏈”,將市場主體確認后的新增、變更、作廢等相關信息數據上鏈存證,累計存證數據531.36萬次,實現“數據可追溯、操作全留痕”,既減少了市場主體重復錄入信息的麻煩,又有效預防主體信息被惡意篡改的風險。

  “總體看,全省招投標制度規則進一步完善,平臺服務效能進一步提高,招投標領域不合理限制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常態化、機制化治理串通投標等突出問題成效進一步顯現,市場主體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笔“l展改革委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堅持“一改兩為”要求,進一步完善以市場主體滿意度為導向的招投標市場營商環境評價機制,著力打造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高標準招投標市場體系,加快創建一流招投標市場營商環境,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作出新貢獻。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超能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