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州市緊抓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機遇,對標世行標準和國際慣例,對表先進城市最佳實踐,在全面落實國家101項試點任務基礎上,充分發揮數字化改革引領撬動作用,創新推出52項165條地方特色改革舉措,促進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實現以更優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22年,杭州市在冊市場主體總量167.8萬戶;41家企業入選“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上榜企業數連續20年蟬聯全國第一;連續4年蟬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全國城市首位。在日前公布的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獎名單中,杭州的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等一批項目上榜。
全過程減負,助力市場主體“輕裝上陣”
杭州堅持“應減盡減、能減盡減”,通過系統集成、數據協同、信用賦能,推動“數據跑”代替“企業跑”,實現企業辦事化繁為簡、無感智辦。
企業辦事“一照通辦”。強化數字賦能,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制、電子證明、電子營業執照等方式,率先在全國實現21個部門的251項企業辦事事項憑營業執照“一照通辦”,共計減少企業申報材料753件、精簡率達41.6%,其中681件材料無需申請人提交。
企業年報“多報合一”。通過梳理年報事項、統籌年報時間、共用年報平臺、共享重復信息等舉措,推動實現市場監管、稅務、社保、海關等事項年度報告“多報合一”,每家企業少填報年度重復數據62項。
企業無違法違規“一紙證明”。共享市場監管、消防安全、醫療保障、生態環境等15個領域監管信息,實現企業在線“一鍵”申請,即可生成企業信用報告(無違法違規證明),“一紙證明”各類無違法違規情況,平均辦理時間從近2個月縮短至“秒開具”。
探索直營連鎖餐飲企業食品經營“評審承諾制”。對通過評審、符合條件的直營連鎖餐飲企業總部,在其新開辦連鎖直營門店時,只需提交“直營連鎖餐飲經營企業承諾書”,即可免于現場檢查,直接核發食品經營許可證。
全流程優化,實現項目落地“加碼提速”
杭州堅持“項目為王”,按照“一階段一件事”原則,通過業務協同、流程再造,優化審批流程,實現服務加碼、項目提速。
創新“一碼管地”。運用“土地碼”,整合土地出讓、規劃審批、竣工驗收、不動產登記等業務鏈條,形成“賦碼上云、按碼供地、碼上服務、見碼發證”的數字治理新模式,實現工業項目不動產權證發證“零材料、零等待、零跑次”。
深化“用地清單制”。全面推行區域環境影響、水土保持、壓覆礦產、考古調查勘探等評估普查前置,土地儲備機構對照“用地清單”驗收把關,實現企業拿地后注意事項“一單清”。
優化“分階段”施工許可。實施施工圖分類審查改革,持續優化施工許可辦理流程,將施工許可細分為基坑圍護、主體工程底板及以下、主體工程底板以上、專項工程四階段,提前項目樁基進場時間,有效降低企業投資成本。
推進工業項目“聯合驗收”。將規劃核實、用地復合驗收、消防驗收(備案)等7個事項納入工業項目聯合驗收環節,實現3個工作日辦結。
全要素保障,提供創新創業“陽光雨露”
杭州堅持“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理念,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創新人才、技術、資金、數據等資源要素配置方式和管理機制,全力做好生產要素全鏈條供給。
迭代升級“杭州人才碼”。實現人才辦事“一站入口”、雙創“一幫到底”、生活“一碼暢享”、服務“一呼百應”。截至2022年底,已有100余萬名人才領碼,提供服務1000余萬人次。
深化知識產權全鏈條集成改革。依托杭州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集成專利信息服務、快速專利預審、知識產權綜合保護等場景應用,有效破解知識產權事權散、鏈條長、門類多的問題。成功推出全國首單基于區塊鏈數據知識產權質押。建成中國(杭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高端裝備制造發明專利平均授權周期從22個月縮短到3個月。
做強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開發上線“杭州e融”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發布396款面向中小微企業的專屬融資產品,創新推出“定向需求發布,指定銀行直接受理”“公開需求發布,多家銀行搶單”、智能撮合等模式,累計撮合10萬筆、2830億元。
有序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做好公共數據開放的制度設計,出臺《杭州市有序開放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產生的部分公共數據實施方案》《杭州市公共數據開放暫行辦法》《杭州市公共數據開放綜合評價指標》等文件。累計開放數據達51億條,數據集文件被下載次數超1300萬次。
全方位創新,聚焦企業需求“靶向服務”
杭州堅持以市場主體感受為第一感受,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持續創新突破,以數字化推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實現服務更便捷、更暖心,監管更精準、更規范。
升級“親清在線”新型政商關系數字平臺。打造“一網通兌+條塊聯動+第一時間+精準直達”的政策服務機制,實現發展改革、經信、商務等20多個條線政策一網匯集,創新“申報零材料、審批零人工、兌現秒到賬”,確保早兌快兌、應享盡享。
建立市場準入效能評估制度。構建起涵蓋“措施覆蓋、服務完備、審批便捷、清查成效、效能保障、主體感受”等指標的評估體系,開展全市域評估。通過定期監測、歸集、通報,及時清理各種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有力保障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落地。
健全輕微違法行為容錯制度。建立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清單,明確對食品外包裝、廣告發布、互聯網經營服務等方面存在的14種輕微違法行為,不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并在行政執法中推廣運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行政指導等非強制性手段。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綠色低碳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超能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