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優化營商環境,能最大程度凝聚社會共識和行動。去年的今天,《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一年來,圍繞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我市各相關部門密集出臺創新舉措,塑造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營商環境新優勢,讓各類市場主體在廈門這片沃土上競相成長。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日前,福建途柚新能源汽車集團公司正式啟動了途柚新能源“浪”車型的量產,企業注冊在廈門自貿片區內,生產線則布局在四川與河北。企業負責人表示,與眾多落戶于廈門自貿片區內的企業一樣,他們看中的是廈門為企業發展提供的政策支持及整體優越的營商環境。
如今,良好的營商環境已成為廈門的一張“金字招牌”,不斷地吸引聚集各類生產要素,有力提升特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條例》通過對標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以破解市場主體面臨的難點和堵點為出發點,從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產業發展環境、人文環境、國際化環境、法治環境和規范監管等七個方面進行了規范,出臺了21條屬全國首創或全國領先的干貨舉措,還規定每年11月1日為“廈門營商環境日”。
一系列舉措持續迭代升級
全面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
《條例》實施一年來,我市各部門對標最高標準、最佳案例,一系列營商環境改革舉措持續迭代升級,不斷落地開花結果,市場主體獲得感全面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實有商事主體84.7萬戶,同比增長10.4%。2022年新增商事主體17.2萬戶,同比增長17.6%,增長率全省第一。日前,全國2022年第四季度改革熱度評估報告發布,廈門改革熱度指數位居全國首位;城市信用指數2022年度排名出爐,廈門排名第一;《2022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出爐,廈門綜合排名全國第七、全省第一……這一份份亮眼的“成績單”,便體現了廈門營商環境建設不斷優化升級的喜人成果。
記者了解到,《條例》中有15項條款于法規實施一年內出臺配套政策,有41項條款要求,相關單位圍繞市場主體關切,進一步細化落實,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工作機制、管理制度,督促有關工作人員依法規范履職。這些條款與企業密切相關,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獲得感。例如,推出“免申即享”平臺,解決以往涉企政策“申報難”“兌現難”問題,將企業“上門找政策”變為政府直接“上門送政策”;為讓企業放下包袱、大膽反映問題,我市設置217個“廈門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通過登門拜訪、座談交流等形式,讓涉企紀委監督更精準;在不動產登記業務全程網辦的基礎上,推行零人工、零耗時、零跑動的抵押登記、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等高頻業務的“申請即辦結”綠色政務新模式。
廈門營商環境
進入“數字賦能”5.0階段
《條例》還鼓勵在減流程、壓環節、提效能等方面探索創新。例如,我市于全省率先探索推行“一業一證”改革,首輪推出10個行業,共發放行業綜合證超3000張;“最多跑一趟”改革不斷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全市供電營業廳和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實現水電氣網聯辦業務“一表申請,一窗綜辦”;我市首家“智慧辦稅廳”揭牌亮相,納稅人可享智慧辦稅新體驗——一秒測溫認證、精準導稅分流、慧眼智能體檢、遠程互動輔導、智能交互宣傳……與此同時,通過貫徹《條例》,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營商環境難點堵點也得到解決。比如,為解決“送達難”,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送達地址告知確認機制,市場主體通過市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申報年報時,應當確認法律文書送達地址,承諾對送達地址的真實性負責,從而提高涉企案件送達效率等。
如今,廈門營商環境已進入“數字賦能營商環境”的5.0階段。2022年,廈門在全國80個營商環境參評城市中出臺首個數字化營商環境提升方案。方案提出,廈門要在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構建全方位政務服務新體系等10個領域開展專項行動,朝著打造全國數字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創新典型標桿的目標邁進。
“十佳”創新舉措
賦能聚力有成效
2022年11月1日,是廈門首個“營商環境日”。我市開展2022年度營商環境“十佳”創新舉措評選活動。其中,“e政務”跨區通辦、設立零窗化智慧辦稅廳、建立破產公共事務中心等舉措屬于全國首創和領先水平;水電氣網聯辦、企業環保信用監管機制、商事登記全程網辦、多式聯運一單制、一件事集成套餐改革、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等舉措屬于全省首創和領先水平。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