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政務服務局始終堅持“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宗旨,秉承“小窗口、大服務”的理念,圍繞“五個轉變”做文章,不斷探索新模式、新舉措,提升政務服務質效,努力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有速度、有力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政務服務。
由“不知咋辦”轉變為“代辦幫辦”。在大廳打造服務企業專區,企業在辦理政務服務事項過程中遇到困難、疑惑和“不知咋辦”時有人可找有人幫。同時,高效運行“項目管家+服務員+代辦員”服務包機制,組建精英式專職代辦團隊,為辦事企業無償提供咨詢輔導、政策解答、材料申報、業務辦理、企業開辦大禮包等服務,變“企業跑”為“代辦員跑”,在政策范圍內協調解決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最大限度使“辦不成”轉化為“辦得成”“辦得快”“辦得好”。截至目前,已為800家企業單位提供代辦幫辦服務。
由“缺項不辦”轉變為“容缺辦理”。為有效解決企業群眾因材料不全“多次跑”的問題,市政務服務局推行“容缺受理”機制,對符合法定條件、主要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次要申請材料有欠缺或存在瑕疵但不影響實質性審核的,經申請人作出書面承諾后,“缺件”也可先行審批,領取結果前,再補齊材料,有效解決了因缺少個別材料導致整個業務辦理“卡売”,不得不再跑一遍甚至多遍的問題,從而讓行政審批服務工作提質增效,企業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大幅提升。目前,全市梳理可“容缺受理”事項共1365項。
由“異地難辦”轉變為“跨省通辦”。聚焦企業和群眾普遍關切的異地辦事難問題,全面梳理企業群眾辦事頻率高、反映最強烈、需求量較大的政務服務事項,通過“全程網辦”“代收代辦”“多地聯辦”三種路徑實現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在政務服務網開設線上“跨省通辦”專欄,“蒙速辦”APP開設掌上“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政務服務大廳設立“跨省通辦”線下專區,實現婚姻登記以及個體戶、企業登記、變更、注銷、社保登記和轉移等高頻事項的異地辦理。截至目前,我市先后與大同市、張家口市、威海市、銅仁市、衡陽市、北京市朝陽區及“黃河流域跨省通辦聯盟”“云牽手跨省通辦聯盟”“云上辦跨省通辦聯盟”“一窗研究院跨省通辦聯盟”簽訂“跨省通辦”協議,推動異地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一次辦成”,初步實現“進一扇門,辦多地事”。并在全區率先加入“自助終端跨省通辦聯盟”,引入“跨省通辦”自助終端,實現了18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的“跨省通辦”。
由“最多跑一次”轉變為“一次不用跑”。聚焦與企業和群眾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和高頻許可事項,從辦事企業和群眾角度出發,采取一是對政務服務事項開展標準化精細化梳理工作,完善網上政務服務事項覆蓋度和準確度。二是上線綜合一窗受理系統和審批系統,解決了原紙質接件、人工轉辦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系統受理網上可辦。三是研發上線“烏蘭察布市線上預審系統”,建立線上辦理預審事項目錄,推進政務服務從“線下跑”向“線上辦”轉變,通過多項措施提高網辦服務效能。在全區率先研發上線“一次辦”掌辦系統,全市118項“一次辦”事項實現“材料在線提交、結果免費郵寄”的“掌上辦”。在全區率先推出健康證、殘疾人證、出租車(網約車)從業資格證換發、新生入學、出生一件事等9件精品“一件事”掌上辦,辦事時間、環節、跑動次數大幅度精簡,辦事效率大幅提升,每年惠及群眾近40多萬人。
由“默認評”轉變為“主動評”。把“好差評”制度作為政務服務工作的重要評價緯度,依托窗口PAD評價器、政務服務網、二維碼、手機短信、自助服務評價等方式,按照“一服務一評價”的原則,在企業和群眾業務辦理結束時,辦事企業和群眾對服務人員進行現場評價,并通過政務服務網和“蒙速辦”APP的評價功能,引導辦事群眾對所有“掌上辦、網上辦”事項全程辦理進行網上評價。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的建立,暢通了以線下服務“一次一評”和線上服務“一事一評”為主的評價渠道,實現了從“默認評”到“主動評”這一理念升級,從而倒逼政務服務作風和水平雙提升,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精簡、統一、高效、便民的政務服務。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