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市依托“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立足職能,梳理下放權力清單,優化配置執法資源,以“三維度”聯動加速推進政府服務能力提檔升級,打造良好法治營商環境,全力助推“一號改革工程”。改革以來,重復執法率下降51.2%,行政執法領域群眾投訴量占比從16.2%下降到6.9%,群眾滿意率從93.5%提高到98.9%。
一、??谱內?,厘清干什么,增強政務服務力度
一是賦權精細,整合事項。落實省、市及鎮(街道)執法目錄清單,全市執法事項擴展至27個領域1932項,其中作為省級基層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鎮的崇福鎮行使20個領域918項,其余10個鎮(街道)行使7個領域148項,綜合執法事項占全市執法事項的35%左右,執法事項綜合后,辦事群眾從“到處找部門”變為“找一個政府”,各類執法工作實現快速響應、接訴即辦。二是鍛造精英,整合隊伍。推動市級層面形成“1+7”執法隊伍體系,加強鎮(街道)“一支隊伍管執法”力量保障,下沉到鎮(街道)基層一線力量比例63.11%。全市11個鎮(街道)已全部完善綜合行政執法隊組織架構,夯實了“一支隊伍管執法”運行基礎。三是部署精心,整合力量。各鎮(街道)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構建“統一指揮、信息互通、協作通暢、執法聯動”的大執法工作新格局,建立“4+x”大聯勤、“聯勤聯動”等模式,實現各條線執法力量深度融合,為打通優化營商環境最后一公里形成合力。
二、惠企不擾民,明確怎么干,提升政務服務精度
一是一次檢查全面體檢。依托“一辦一中心”,全市開展“十劍聯動”執法25次、組織“綜合查一次”執法檢查任務154項,拓展執法監管“一件事”場景61個,聯合執法檢查數增加20%。市場主體平均受檢頻次下降50%以上,執法效能提升40%以上,實現“一次檢查,全面體檢”,保證執法力度,減少檢查次數,避免監管檢查過頻、執法碎片化問題,以實實在在成效傳遞“執法助企”的溫度。二是常態走訪全程服務。建立企業、商家和執法管理工作群,常態化開展聯系走訪,第一時間掐準摸實企業急難愁盼,為服務提供精準靶向。分類處理排摸出來的問題,發揮“大綜合一體化”機制優勢,聯合社區設法解決,或者聯動各企業互助解決,以及溝通相關部門協同解決。三是釋放需求全程指導。全市鎮(街道)綜合執法隊設立“一站式”大廳,同步建立全市14個城市驛站,為企業和商家全程進行業務指導服務。如每月5日在中山路城市驛站作為服務日,安排不同課程,講解許可審批、垃圾分類等相關政策法規等課程,讓企業和商家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服務。同步啟動“送法入企”行動,主動靠前面對面送上法律服務,為企業“把脈問診”。
三、護商加安商,確保干得好,拓展政務服務廣度
一是推進無紙審批辦理。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等,利用各部門政務服務數據,全面推行城市管理領域審批事項入駐“浙里辦”,實現“掌上辦”“網上辦”“預約辦”,完成招牌線上備案6500多件,占道審批許可8600多件,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保障。二是實施輕違不罰機制。根據不同企業的發展情況,采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推進包容審慎監管,起草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情形暫行辦法,推行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措施,共靈活作出不予處罰決定1300多次,提升執法溫度,切實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三是化解企業信用難題。依托數字賦能開發“信用修復”小程序,實現企業信用修復“一次不用跑”。建立企業信用數據清單庫,主動梳理行政處罰信息3000余條,刪選符合要求380余家。對企業信用修復動態跟蹤、臨期提醒,主動聯系,點對點服務,修復不良信息200余條,完成信用修復企業68家。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