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住房公積金能用來支付異地房租;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新生兒入戶,可以在受理地直接打印《居民戶口簿》,3個工作日內就能拿到手;首次申領身份證,不用回老家在異地就能辦……這些都是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新推出的高頻跨省應用,也是三省一市著力打造的一個個示范性應用場景。

  隨著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邁入第四個年頭,如今在長三角辦事不用來回跑,靠數據“無感漫游”就能坐享“同城服務”。截至目前,長三角“一網通辦”服務上線148項,累計全程網辦超過642.63萬件,實現37類高頻電子證照共享互認,電子亮證超過1430.19萬次,長三角數據共享交換累計達8.02億條。

  “碼”上實現異地就醫

  不久前,家住浙江嘉善、來上海出差的楊女士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就醫,匆忙中,她發現自己忘了帶醫???。這時,醫院收費服務窗口提醒她,可以使用已申領的醫保電子憑證進行異地門診就醫。于是,楊女士順利地用醫保電子憑證掛上了呼吸科的號,而且診斷完畢后,醫生告訴她不必去窗口排隊繳費了,只需掃一掃診室桌上的醫保電子憑證二維碼,手機支付后就能憑單據取藥?!皬膾焯?、診療到取藥,看病過程十分順暢,前后只花了十幾分鐘?!睏钆空f。

  越來越多居民正在像楊女士一樣,享受到了就醫“同城”的便利待遇。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長三角區域已開通15775家異地門診定點醫療聯網機構,異地就醫備案總量約1614.59萬人次,異地就醫住院結算量達340.26萬人次,涉及費用933.79億元,異地門診結算量約1521.64萬人次,涉及費用42.50億元。

  今年,長三角又首創了信用就醫服務。3月15日,示范區跨區域“信用+醫療”數字化應用服務場景正式啟動,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蘇州吳江永鼎醫院及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為首批落地試點醫院。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副院長李亞芳告訴記者:“現在,前來就醫的患者可以用數字人民幣支付,享受信用醫療服務,就醫看病‘少排隊’?!?/p>

  多地聯辦,辦事只需跑一次

  上中學的兒子急需辦理身份證,回老家辦理再郵寄到上海就來不及了,這可怎么辦?最近,老家在江蘇、現在上海工作的王女士遇到了這樁煩心事。好在,長三角公安機關推出的臨時居民身份證“跨省通辦”服務幫她解決了問題。據上海市公安局介紹,今年起,蘇浙皖三省戶籍人員可在上海辦理跨省異地首次申領以及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期間,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證的,可按需申領臨時居民身份證。

  不止于此,去年12月開始,選擇“長三角區域跨?。ㄊ校┬律鷥喝霊舴铡钡纳暾埲?,經戶籍地審核同意后,受理地可直接為申請人打印新生兒的《居民戶口簿》,且打印的《居民戶口簿》上均附有戶籍地的“戶口專用章”,3個工作日內就能完成辦理。數據顯示,目前跨省首次申領身份證已辦理4582件,新生兒入戶辦理9000余件。

  在長三角地區,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服務也有了新進展。自區域內職工可在異地購房時“零材料”“網上辦”提取住房公積金后,去年6月起,在示范區創新試點區域內,職工還可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以支付異地房屋租賃費用。 

  統一規范標準,證照互認數據共享

  各類政務服務資源流動起來,才能在流通中實現效率最大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三省一市接連出臺了一系列跨省數據共享標準規范,《長三角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數據接入規范》《數據資源目錄編制規范》《電子證照共享技術規范》等5項長三角區域數據共享地方標準的建立,為四地數據歸集、治理應用提供了標準化的支撐。截至目前,長三角四地累計交換各類數據達8.02億次,其中政務數據交換1302.37萬條。

  “免證照”始終是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一項重要內容:長三角地區電子駕駛證、行駛證可在區域路面互認應用;身份證電子證照入住賓旅館應用,三省一市居民可亮證核驗辦理賓旅館入住手續……

  據透露,今年長三角“一網通辦”工作將進一步強化技術引領,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范圍,推動更多長三角區域“一件事”跨省通辦,創新“跨省通辦”服務模式,探索運用遠程虛擬窗口賦能跨省通辦,打造更多高頻示范性應用。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