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哈爾濱市按照全省整頓作風優化環境工作要求,以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目標,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為切入點,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新體系,有力推動了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努力重塑哈爾濱吸引人才、資本、項目的新優勢,增創振興發展新動能。

  一、堅持高標準,著力強化頂層設計

  始終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引領,對標先進,大膽創新,打造特色,形成體系,推動哈爾濱市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一是提高站位。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強作風建設的部署,特別是省委書記張慶偉對哈爾濱提出的“省會城市要先行先試,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部署、來推進,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兆力,市長孫喆掛帥,全市上下齊上陣,向提升政務效能聚焦發力。二是高點謀劃。借鑒浙江“最多跑一次”經驗及其他省市“放管服”改革經驗,提出要以“全國最優、時限最短、要件最少”為標準,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為目標,以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核心,以優化再造審批流程為基礎,以提升政府監管能力為方向的工作思路,先后出臺《哈爾濱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和《哈爾濱市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建設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改革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三是體系融合。結合市情實際,著力推動了實體窗口與網上辦事一體融合、前臺“一窗受理”與后臺“分頭辦理”一體融合、大廳集中服務與街道社區就近辦理一體融合,全力打造線上“零跑路”、線下“跑一次”,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新體系。

  二、對標“跑一次”,全力推進流程優化

  從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痛點”“堵點”出發,以線下“跑一次”為衡量標準,精減辦事環節、要件、時限,對全市政務服務事項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再造。一是全口徑優化。對標全國最優,對市本級政務服務事項流程進行了多輪優化再造,優化后,全市401個行政許可事項共減少審批環節215個,精減審批要件629個。同步推進各區(縣、市)辦事流程全面優化,實現了全市政務服務全領域全維度“瘦身”。二是跨部門集成。大力推進并聯審批,從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改起,在優化固定資產投資審批流程方面,梳理形成技術服務事項清單目錄(90項)并向社會公布,編制完成15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含各類情形及中介服務)報批的全流程導圖,做到一目了然;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進行極限式壓縮,實行“多審合一”“多規合一”“多測合一”,目前,工業和整體性倉儲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49個工作日,政府投資公益類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縮至77、63個工作日。在不動產登記提速方面,整合住建、國土、稅務部門審批業務,全過程辦理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減到4個工作日。在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方面,嚴格落實國務院“減半”要求,企業開辦時間由之前的11.5日壓縮至5日內,刻制公章、申領發票、社保登記等環節同期并行辦理。三是“一章管審批”。充分發揮哈爾濱新區創新示范引領作用,在江北一體發展區試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區級47項行政審批事項及省級下放的20項審批事項統一劃轉、集中辦理;積極推行商事登記“審核合一、即審即辦”,投資建設“并聯審批、容缺受理”,社會事務“平行審批、證照同發”,真正實現為市場主體減負擔,為公平營商創條件,為群眾辦事增便利。

  三、打通數據關,大力推行“一網通辦”

  以辦事“更便利”為標尺,全力搭建政務服務新載體,加快推進數據共享,構建了市、區(縣、市)、街道(鄉鎮)三級聯通、一網通辦的網絡格局。一是打造線上線下“一張網”。建成了連通全市所有鄉鎮、街道的市政務服務平臺,將“觸角”延伸至基層末端,實現9區9縣及300余個鄉鎮街道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全覆蓋。同時,把線下辦理事項全流程遷移到線上,把各部門分散在窗口的辦理事項融進一張網,為“同城辦”“異地辦”“就近辦”奠定了基礎。二是加快網上辦理。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對辦事流程進行了標準化,共錄入辦事流程12000余項(含流程子項),做到線上線下標準統一、流程一致。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目前,全市已開通網上辦理事項11617個,網上可辦率達94.5%,實際網上辦件數量達4萬余件。三是加快數據共享。哈爾濱政務服務網對上與省政務服務網、投資在線審批平臺、工商系統對接,橫向打通了市環保系統、人社醫保系統等17個市級專網系統,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匯集互聯、協同應用。全面啟動了全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將18個市政府部門業務數據納入首批數據共享范圍,平臺建成后,包括公安人口、工商營業執照、民政婚姻等在內的343項電子證照,2000余條辦事數據將實現共享,無需辦事人提供;凡審批生成的證照許可,都直接入庫共享,“一次輸入、終生受用”。

  四、聚焦增效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始終把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體驗和切身感受作為衡量標準,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服務,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一是實行“最多跑一次”清單管理。通過減環節、減要件、壓時限、網上辦等方式,全市已實現“跑一次”事項12754項,占全部事項的96.8%。二是創新窗口服務。深入推進“一門審批、集成服務”,市本級和9區80%以上的行政許可事項已進駐實體大廳辦理,9縣(市)進駐比例達75.7%。采取試點先行、同步跟進的方式,設置了以平房區全科綜合窗口、市人社局“四險合一”綜合窗口、市交通局協同綜合窗口等為代表的2大類4種形式“綜合窗口”,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并將百姓辦事頻率較高的民生服務事項,下沉到街道和大型社區辦理,形成了“區街一體、全域覆蓋”的新模式。三是全面清理“奇葩證明”。從去年8月2日起,包括證明親屬關系、居住情況、婚姻狀況等13類45項無法律依據、要求社區出具的證明材料全部取消,相關經驗做法被民政部在全國推廣。四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堅持“寬進嚴管”,在工商企業登記時間減半、“證照分離”改革等領域先行試點,審批通過的數據信息可同步傳送到市場監管等有關責任部門和網格管理單位,實行綜合巡查、專業執法、信息化調度、巡辦分離,實現事前事中事后閉環管理。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