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務是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席卷全球的數字化浪潮推動“數字政務”加速落地,不斷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為民服務效率。打開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就能看到全國各地各部門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探索的成果:電子社???、醫保電子憑證、跨省異地就醫備案、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等高頻服務事項,基本實現了“全程網辦”和“跨省通辦”。從“跑斷腿”到“指尖”輕松辦理,群眾和企業辦事的小變化,背后是政府數字化運行的大變革。

  發展現狀

  電子政務水平名列全球第43位

  十年來,我國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效能顯著提升,“數據跑”替代了“群眾跑”,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戶籍證明、社保轉接等200多項群眾經常辦理事項實現跨省通辦,90%以上的政務服務實現網上可辦,平均承諾時限壓縮了一半以上;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注冊用戶已超過10億人,數字政務惠民便民覆蓋面廣、成效顯著?!?022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中文版)》顯示,我國電子政務水平排名已從2012年的78位上升到2022年的43位。

  江西省上線電子政務系統“贛服通”5.0版、“贛政通”2.0版,整合了教育、就業、社保、婚育等重點領域26個部門500余項政務服務;山東省濟南市上線數字化政務服務沉浸式體驗館,首批推出39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讓企業、群眾“點一點”就能辦;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依托“四川政務服務網一窗通”“天府通辦App”“營商通App”等,企業、群眾可在領取紙質證照的同時領取電子證照,隨時隨地查詢核驗。

  我國數字政府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數字政務日漸融入人們的生活,這也成為數字中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的鮮明標識。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將“政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作為到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的目標之一,明確提出“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為進一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指明了方向。

  有分析指出,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必然要求,對于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創新市場監管和社會治理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在加快數字中國建設中發揮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比如,在上海,“一網通辦”加速迭代,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引發市場積極響應,截至2022年底,每千人企業數量增至111.1戶,位居全國前列。

  案例分析

  部分鄉村實現政務服務自助辦

  和其他民生領域一樣,“最后一公里”關乎全社會的共同富裕。數字政務在“最后一公里”上也在持續發力,逐漸進入鄉村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以往查詢和辦理一些業務都要去鎮里,有時候遇到雨雪天氣需要很長時間,有了這個設備就不用來回跑了,既省時又方便!”2023年初,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湯溝鎮金星村便民服務中心,前來查詢社保繳費情況的金星村村民朱梅成為了金星村“裕農通”政務自助終端的首位體驗者。至此,在灌南縣湯溝鎮試點部署的9臺“裕農通”設備已經全部投放完成。

  “設備部署調試完成后,一些生活繳費、證照查詢等事項都可以實現居民自助辦理?!睖珳湘偙忝穹罩行南嚓P負責人介紹,湯溝鎮及下轄8個村便民服務中心均已布設“裕農通”自助終端設備,并組織相關點位操作員就設備功能、日常操作開展系統培訓,更好地將政務服務送到農戶身邊,助力實現政務服務自助辦、就近辦、快捷辦。

  金星村“裕農通”政務自助終端是我國打通數字政務“最后一公里”的生動縮影。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罢辗铡本褪沁@根針,去串聯不同地域、部門和行業,去打通信息壁壘,消除部門隔閡,讓辦事人員從“線下跑”向“網上辦”、由“多頭辦”向“協同辦”轉變,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數字政務打通“最后一公里”,其核心與關鍵在于將數字政務由原來的“能看”“能查”“能問”推向“好用”“易用”“愛用”,而不只是為群眾和企業呈現“望梅止渴”的假把戲。其具體實現路徑主要通過平臺支撐、數據賦能與智能服務來完成,打造符合移動智能時代用戶習慣和特征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利用數據開放共享來實現重復資料的免填報、免提交,最后運用智能算法打造定制化、個性化的服務內容,增強用戶的美譽度與黏性。

  政策引導

  2025年進入融慧治理新階段

  關于數字政務的建設在國家層面早有規劃,經過政策持續加力、引導,數字政務建設強度正不斷提升,逐步從“一事”“一地”逐步向“全事項”“全國聯網通辦”加速推進。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構建了數字政務的雛形。

  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力求實現各部門、各區域間數字政務的協同發展,要求按照“五個統一”的總體原則,有效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同時鼓勵推廣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與服務,強化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網絡安全管理。

  201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出了“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目標,即“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一網),線下只進一扇門(一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2018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2022年底前全國范圍內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做到標準統一、整體聯動、業務協同,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及國家秘密等外,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平臺辦理,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2020年6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2020年底前各省份全部開通“一網通辦”平臺,實現全部手續線上“一表填報”,辦齊的材料線下“一個窗口”一次領取。同時,推動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4個工作日以內或更少。

  2021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政務信息化建設總體邁入以數據賦能、協同治理、智慧決、優質服務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階段,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的技術融合、數據融合、業務融合成為政務信息化創新的主要路徑逐步形成平臺化協同、在線化服務、數據化決策、智能化監管的新型數字政府治理模式。

  產業機遇

  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7.6%

  數字政府的建設需要大量的5G網絡基礎設施和云計算服務,這為電信運營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隨著各項政策的出臺以及各地政府陸續提供數字政務服務,數字政務背后的市場藍海和產業機遇逐漸顯現出來。

  銳觀咨詢數據顯示,2017-2021年我國數字政務市場規模逐年增加,2021年市場規模約為365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7.6%。整體市場內,IDC(國際數據公司)測算的2021年中國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市場整體規模達39.7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為15%,處于快速增長階段。

  由此帶來的產業機遇中,5G、6G網絡的建設和升級受益較為明顯。據中國電信(601728)介紹,數字政府的建設需要大量的5G網絡基礎設施和云計算服務,這為電信運營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電信運營商可以進一步加強其5G網絡的建設和升級,提供更加快速、穩定、安全的網絡服務,滿足數字政府對網絡技術的需求。

  其次是智慧城市建設,數字政府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技術支持,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這些技術可以進一步應用于智慧城市建設,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數字化的服務和解決方案,推動城市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

  再次是數字化服務轉型,數字政府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數字化服務支持,包括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企業服務等。電信服務商可以通過數字化服務轉型,拓展更多的業務領域,提供更加全面、專業、優質的數字化服務,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最后是數字化產業鏈整合,數字政府的建設需要各種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和支持,包括硬件設備提供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數據提供商等。電信服務商可以通過整合數字化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提供更加全面、高效、安全的數字化服務,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另外,在ChatGPT大熱的背景下,AIGC成為了一個新趨勢,唐鵬認為數字政務的未來創新也與大模型分不開,這將是移動政務服務之后的一個大事件?!皣@AIGC的算力資源、算法模型、數據處理、版權支持等都將是看得見的機遇?!?/p>

  未來看點

  大模型結合政務服務的創新趨勢已現

  數字政務未來的發展將涉及到政府管理、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將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也將帶來更多的產業機遇和發展空間。

  就數字政務本身來看,中國電信指出,數字政府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數字化服務支持,包括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企業服務等。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政府部門將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服務,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隨著各級政府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政府部門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涵蓋了政府管理、服務、決策等方方面面。未來,這些數據將成為數字政府建設的核心資源,為政府部門提供更加精準的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在數字政務之外,其產業鏈上的延伸效應也將得以展現。中國電信表示,數字政府的建設需要各種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和支持,包括硬件設備提供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數據提供商等。未來,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數字政府將可以整合更多的產業資源,推動數字化產業的發展和創新,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在政府與公眾的互動方面,ChatGPT模式的政務服務聊天機器人已經開始呼之欲出,但還需考慮如何解決數據的權威性、版權問題等,這個板塊可以由擁有大模型基礎設施的大企業與對接各具體政務內容的小企業共同合作,實現產業共榮。

  在政務服務的創新方面,已經呈現出從“信息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向“對話即服務”轉變的趨勢,這種轉變的背后,需要關注政府網站或政務服務平臺作為用戶界面是否會被政務聊天機器人給取代,之前大家尋求服務都去政府網站或政務App,以后是否只要打開政務聊天機器人就可以。

  政務服務的知識傳承方面,在很多人力密集型的辦事服務場景以及重復培訓較多的業務,政務聊天機器人是否可以通過知識語料的預訓練學習,完美地為高校政府提供支撐,人工智能將如何提升政務服務領域的勞動效率,也需要進一步的考量和規劃。

  名詞解釋

  智慧政務

  智慧政務是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通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以破除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堵點和壁壘為重點,提高黨政機關服務效能和水平的一系列活動和過程。

  頂層設計

  ◎2016年12月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構建了數字政務的雛形

  ◎ 2017年5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

  ◎ 2018年6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 2018年7月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

  ◎ 2020年6月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2020年底前各省份全部開通“一網通辦”平臺

  ◎ 2021年12月

  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

  堵點疏通

  堵點:部門間難有效協作形成信息孤島

  政府部門職能眾多,各部門之間無法形成完整的網絡系統,統籌協調工作力度不夠,業務和系統相割裂,信息不對稱,數據不一致、內容不共享、質量不可控,缺少統一、暢通的跨部門線上辦公協作平臺,無效率重復作業,導致信息存在較大冗余;領導層、管理層、執行層之間溝通協作難以達成完整的閉環,目標任務的執行、處理滯后,業務協同效率低。同時,部門內各系統之間彼此獨立,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迭代升級,不同部門的業務系統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進而造成不同部門業務水平的差異,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部門間難以形成有效的協作。

  疏堵方案:建議構建組織目標管理閉環體系,夯實數字政府建設的組織基礎。通過構建從領導決策到業務部門管理,再到基層執行與反饋的閉環管理體系,從點、線、面、體層層遞進,以部門職責為基礎、以目標為導向,搭建各部門數字化工作場景,明確責任分工,實現各部門各業務數據的互通互聯,保證各業務場景的連貫性、完整性,為數字政府建設夯實管理基礎,形成全閉環、全覆蓋、全協同的高效協同機制,事項上下聯動一體化。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