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指數級速度增長并積累,成為黨的重要執政資源、國家的戰略性資產和關鍵性生產要素。

  對于爭創“全球一流數字經濟名城”的南京來說,加快培育形成“政府間”數據共享、“政企間”數據開放、“企政間”數據匯集和“企企間”數據融通的數據要素市場,有助于強化數據資源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效率倍增作用,是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深刻理解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覺地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生動實踐。

  南京探索: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管理規范初步建立,共享機制逐步深化

  南京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管理規范初步建立,共享機制逐步深化。

  管理規范初步建立。為了推進政務數據整合、共享、開放和創新應用,保障數據安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2019年出臺《南京市政務數據管理暫行辦法》,對于規劃建設、目錄管理、整合共享、開放應用、安全保障等內容進行了初步規范。2022年出臺《關于印發<南京市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工作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寧委辦廳字〔2022〕5號),進一步加快了實現一網整合數據、一屏能觀全局、一體應急聯動、一線解決問題愿景的步伐。為了保障數據安全,當前正在研究編制《南京市政務數據安全規定》,對重要政務數據和個人敏感信息進行保護的零信任平臺已建設完成。

  共享機制逐步深化。2021年3月以來,南京積極配合省市政務數據級聯工作,與省大數據中心積極對接省市兩級數據分布、技術規范、系統保障等內容。目前,我市已將市本級2936個政務數據目錄同步至省共享交換平臺,掛接數據資源868個。此外,省級大數據中心也在逐步建立省市兩級數據目錄回流共享機制,現省級部門和省內各地市已有近2萬條數據目錄同步至南京共享交換平臺。

  目前,南京數據的要素化和價值化進程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還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據采集規范化水平不高。雖然南京已經出臺了《南京市政務數據管理暫行辦法》和《南京市政務數據歸集、共享、開放實施細則》,對數據采集、應用、分享范圍等進行了規定,但實際執行過程中數據采集質量仍無法保證,在公共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很多原始數據并不能完全通過規范性、完整性、準確性、一致性、時效性和可訪問性的質量考核,數據進一步開發利用有難度。

  數據開放起步晚推進緩。數據開放應用是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關鍵。在數據開放領域,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數據開放平臺已持續運行較長時間,眾多市場主體利用開放數據開發各類應用場景,數據的開放應用效果較好。例如杭州市數據開放平臺目前設立3772個開放數據集、3821個數據API接口,開放數據總量超過20億條,累計用戶訪問量超過200萬次。相比而言,南京政務數據開放平臺建設剛剛起步,數據“閑置”現象較為嚴重。

  數據交易探索尚未開展。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已設立大數據交易中心,深圳、天津、貴州等地在數據立法、確權、交易等方面的探索已取得較大進展。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江蘇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培育規范的公共數據資源交易平臺和市場主體,推動構建公共數據市場運營體系。雖然我市已經成立了大數據集團,負責全市數據資源的開發和運營,但在數據交易的探索方面還處于空白,亟待推進。

  他山之石: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立足三個重點

  在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方面,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已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雖然各地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的模式不同,但都將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作為重點。

  構建數據規范,保障數據采集質量。各城市在數據標準、共享管理規范方面均出臺了相關文件,例如貴州的《政府數據核心元數據》、浙江的《法人庫數據規范》《公共數據共享細則》等;另外,引入各類先進的技術手段,優化數據采集方式。例如蘇州吳江構建了“智慧大腦”空間感知體系,開展基于數字編碼和地理位置監控的網格化信息采集,形成了覆蓋人、地、事、物、組織等數據的信息資源池,為打造現代網格化精準社會治理模式打好數據基礎。

  推進融合協同,挖掘數據資產價值。各城市在構建數據要素市場的過程中,都致力于推進數據融合、業務協同,最大限度挖掘數據資產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例如杭州基于“城市大腦”構建了多級互聯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幾乎涵蓋了所有政府部門。全市共建設168個數字駕駛艙,基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應用,為城市管理者們提供了數據化、在線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服務平臺,初步實現了“一部手機治理一座城市”。

  引導市場建設,打造數據應用場景。各城市不僅利用數據提升內部管理、服務和決策水平,并且致力于推進公共服務智能化,打造智慧政務應用場景,為不同群體提供更加精準、全面、公平的服務。例如杭州、廣州等地主動推動政務數據市場化,加快政務數據開放,激勵合作企業開發更加符合公眾需求的數據產品,為公眾提供需求匹配的精準服務。

  對策建議:

  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助力統一大市場建設

  對南京來說,要進一步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助力統一大市場建設。

  一是以機制為抓手,提升數據質量。數據高質量采集匯聚是構建大數據生態體系的基礎和前提。南京數字經濟發達,數據資源豐富,應盡快完善數據質量評估、校核、反饋、跟蹤、監督機制,推動數據質量提升。統一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標準數據資源,建立完善跨部門、跨行業的數據標準和管理體系。遵循“一數一源”原則,定期開展數據質量監督、檢查,強化數據動態更新維護。以應用服務為導向,根據應用主體反饋,強化數據質量校核、整改,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時效性。

  二是以場景為牽引,深化數據應用。數據深度融合應用是激發數據要素價值的關鍵支撐。著力發揮數據平臺作用,以應用場景為牽引,拓展數據應用空間。廣泛開展數據關聯分析、深度挖掘、智能研判,實現動態監測、分析和預警,打造更加成熟的全市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臺,形成“讓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靠數據管理”的現代化數字治理機制。探索政務數據與互聯網數據、行業數據的融合匯聚,推動數據要素融入實體經濟,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政務數據價值,助力全市經濟發展。

  三是以共建為手段,推進數據開放。數據開放是發揮數據資產乘數效應的重要途徑??捎纱髷祿瘓F牽頭,搭建公共數據運營平臺,綜合考慮社會對數據資源的明確需求,持續提升數據開放的寬度、質量及時效性,搭建具有市場化規模的數據集群,推動數據資產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聯合重點企業開展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設,推進實現算力、數據與生態的共享。探索將政務數據開放的水平與質量作為各級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績效考核的標準,推動社會各界加強對政務數據的開發應用,為市場主體提供增值服務。同時高度重視數據安全,細化完善數據安全管理措施,加強數據共享開放安全保障。

  四是以安全為底線,探索數據交易。數據高效交易流通是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重點。探索健全數據產權制度,分離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確立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度,篩選各個行業領域的非敏感、低風險等級、權屬相對明確的數據資源,以要素形式優先進入數據交易市場。建立公共數據交易市場,對數據交易形式、交易規則、定價標準、交易流程等進行統一規定。探索建立南京都市圈公共數據共享機制和公共數據支撐平臺,成立南京都市圈數據交易市場,加快區域一體化節奏,加速統一大市場建設進程。將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等引入公共數據交易過程,形成動態的監管體系和監管信息鏈,實現數據可追溯。對監管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提高數據交易市場透明度和監管效能。

 ?。ㄗ髡邉⒎踩A為南京市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專家、綜合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傅雪梅為南京市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綜合經濟研究所經濟師)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