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群眾訴求繁雜具體,小到協調鄰里之間的糾紛,大到帶領群眾增收致富,任何一項具體的工作都影響著群眾與干部之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解決不好,久而久之便會成為復雜的“遺留問題”。
解難題就要出硬招,捋麻線就要先找頭。近幾年,我省各地頻出妙招,從千絲萬縷中厘清關鍵點、找準突破口,讓許多基層治理難題迎刃而解。
小事做好 群眾暖心
5月8日,天剛亮,何亮亮就起床了。簡單吃了幾口飯,他就急忙往羊圈趕。當天有外地客商來拉羊,他想早點去,把圈里的零碎活先干完。
榆林市綏德縣義合鎮梁家坬村是個山區小村,村民多以養殖、種地為生。作為村里為數不多的年輕后生,何亮亮干起活來從不惜力?!安挥萌舜?,身上就像裝了馬達一樣,停不下來?!彼f,農民不怕累,怕的是不掙錢。
其實,6年前剛回村搞養殖的時候,何亮亮的干勁可沒這么大。因為當時的梁家坬村,連條像樣的主干道都沒有。每逢雨雪天氣,路面泥得沒處下腳。
村里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進不來,連十里八村收羊的人都不愿意來。多年來,修路的事多次被提上日程,卻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實現。
直到去年,路終于修好了。去年底,何亮亮有500只羊出欄,除去成本,凈落20多萬元?!艾F在,只要想賣羊,車能直接開到羊圈門口,裝車數錢兩不耽擱?!焙瘟亮琳f,養羊賺大錢,少不了路的功勞。
村民的心愿也是村干部的心事?!霸捳f得漂亮不如事干得硬氣。村上的問題明擺著,一天不解決,咱這臉上就臊得慌?!绷杭覉q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源峰覺得,基層治理就得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線頭”找到了,“疙瘩”才能解開。
道路是制約梁家坬村發展的瓶頸。去年7月,楊源峰駐村沒有幾天,就瞅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村民焦心,干部著急。于是,和村干部商量后,他向派駐單位綏德縣農業農村局求助。很快,采用混凝土硬化道路的方案就敲定了。
做規劃、拉材料、拓路基……修路的那段時間,村民一有時間就來幫忙,村干部也輪流守在現場。加班加點干了十幾天后,一條400多米長的水泥路修好了!
路通了,梁家坬村也變樣了。村民有的種小米、有的種蘋果,不管干啥都有了心勁。不光如此,村里還建起了小雜糧加工廠,大家不用出村就能找到增收的路子。
群眾的關注點在哪里,村干部的功夫就下到哪里。發噴霧器、送米面油,幫農戶賣小米、蘋果、羊肉……雖然都是些看著不起眼的小事,但卻件件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產業做大 日子紅火
進入5月,商洛市洛南縣麻坪鎮云蒙山村的地栽木耳迎來了采收季。村黨支部書記汪春堂整天忙得腳不沾地。只要得空,他就會到木耳地里轉一圈。
“這兩天雨水多,大家先挑大的摘,讓小一點的再多長幾天?!毖刂仡^一路走,汪春堂不時停下來叮嚀幾句。聽到這話,村民王建莉采得更細心了。
“現在班子有活力,產業發展得也好,大家干勁大著呢?!蓖踅ɡ蚴窃泼缮酱宓?個黨小組組長之一。發展地栽木耳產業這兩年,除了干好地里的活,王建莉還得巡查地塊、記錄木耳長勢,很少有閑下來的時候。
沒有主導產業,曾是云蒙山村的致命傷。自從2021年上任以來,汪春堂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發展產業?!皼]有產業,大家就沒有奔頭?!睆囊婚_始,他就盤算著依托現有資源發展木耳、櫻桃、蔬菜等特色產業,再把這些產業基地劃成9個片區,成立9個黨小組,由黨員擔任組長,并吸納無職黨員參與管理,用黨小組“串起”產業鏈。
2021年春天,10萬袋地栽木耳種到了地里,200多畝老櫻桃園進行了全面改造,村上的空地、邊角地也點上了豆角……汪春堂和9個黨小組組長,白天一塊地一塊地地查看,晚上聚在村委會開碰頭會,經常一說就是大半夜。
到了秋季,木耳、豆角大豐收,新嫁接的櫻桃樹也長得更旺了。吃上了“產業飯”,村民別提有多高興了。就連之前有反對意見的村民,也在地里搶著干活。
去年開春,再次流轉土地擴大產業時,大家一個比一個積極。產業做起來了,怎么才能穩穩當當地發展下去?汪春堂尋思著,必須得有個章程。
“為規范收益分配,我們黨支部創新推出了‘42211’機制,就是把掙的錢按照這個比例用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改善、村風民風提升、困難黨員群眾救助和村干部獎補這幾個方面?!庇猛舸禾玫脑捳f,只要治理有效、產業增效,大家的日子就不愁過不好。
修河堤、裝路燈,房前屋后栽花種草,“數字鄉村”配置一新……成立兩年來,云蒙山村的9個黨小組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產業多元業態初步形成,帶動80多名村民家門口就業,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0多萬元……
打造特色黨建品牌,以基層治理高效運行帶動產業發展。如今的云蒙山村,已經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勢資源競相聚集。
品牌做強 出路更多
今年“五一”假期,臨潼兵馬俑景區有多火,53歲的秦陵街道秦俑村村民宋亞寧沒有數據概念,但她卻有自己的算法:“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吃香得很,我每天都能賣出上百件,一天掙的比去年幾天掙的都多?!?/p>
5月10日,趁著雨天游客少,宋亞寧又在家里趕工。繡布老虎、五毒帽,編毛線鞋、毛線包……做了大半輩子針線活,宋亞寧咋都沒想到,這些不起眼的布塊、線頭能讓她的腰包越來越鼓。
“人家是靠山吃山,咱是‘靠俑吃俑’。我們村離兵馬俑景區近,這些年,村里開民宿、做手工藝品的人越來越多,年輕人還當起了導游,一天不少掙錢?!彼蝸唽庍呎f邊給毛線鞋扎眼睛、繡嘴巴,“這些東西游客都喜歡,每一道工序都要做細,每一件都要做成精品,不能砸了咱的招牌?!?/p>
秦俑村地處驪山腳下,占據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但在以前,村上的產業七零八散,村子雖然守著兵馬俑景區,卻怎么也發展不起來。
如何整合資源,在擦亮旅游服務這塊招牌的同時,讓大伙圍繞一個目標、朝著一個方向同步發力,成為擺在秦俑村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難題。
“必須用好黨建這根‘指揮棒’,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把村規民約、人居環境、產業規劃的方方面面都統籌起來,帶領大伙走一條產業增效、多元融合的路子?!睘榱似平膺@道難題,秦俑村黨支部書記楊臨潼和村里的黨員干部籌劃了幾個月,最終決定依托石榴產業和兵馬俑景區,主打旅游服務產業。
調子定好了,事情就好干多了。這幾年,秦俑村在提升鄉村“顏值”的同時,鼓勵村民開農家樂,發展刺繡、秦俑手工藝品作坊,培育鄉村導游,掀起了一場“秦風民宿經濟潮”。
基層治理有力,服務品牌打響了,大家的出路也更多了。短短幾年,秦俑村1300多戶村民中,就有300多戶從事兵馬俑復制、民宿餐飲、文創產品制作與銷售等旅游服務產業,涌現出400多名鄉村導游。
“游客來得多了,吃住玩都要消費,大伙辦民宿、賣工藝品,增收的門路越來越多?!彼阃甏謇锏馁~,楊臨潼又說起了下一步的打算,“圍繞基層治理這條主線,布局新業態,擴大融合圈,打造鄉村旅游特色村,讓更多村民嘗到產業發展的甜頭?!?/p>
沿著干凈整潔的村道在村里轉一圈,白墻灰瓦的農家小院和不遠處的驪山交相輝映,一個充滿秦風漢韻的花園鄉村正呈現在人們面前。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