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先后印發《鄭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市建設實施方案》《鄭州市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明確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提出到2035年實現“營商環境邁進全國第一方陣”和營商環境綜合性標桿城市的目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構建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行政管理體制的核心議題,也是鄭州“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特大城市發展路子的實踐命題。
一、建設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強化“創新鏈”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規則經濟。政府要尊重市場規律,做到“有為政府”。一是破除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等要素制約,提升市場化水平?!笆奈濉睍r期要大幅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保證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市場開放領域,推動壟斷服務行業逐步向民營經濟開放,激發市場活力和內在動力,同時壓減政府一般性支出優化稅務服務,減輕企業負擔。二是對標國際一流,探索實施土地、金融、人才、技術和數據等要素配置的突破性政策。推進“標準地”供地方式和工業用地出讓模式,通過構建“讀地云”,實行工業用地“云上供地”“拿地即開工”。如上海臨港新區作為產業用地多用途混合利用試點,率先開展建設工程施工許可告知承諾制改革,形成投資項目一站式辦理施工許可和綜合竣工驗收機制,大幅壓縮企業投資類項目用地審批時間,提高土地管理效能。三是搭建要素融合場景。加強頂層設計,布局全域應用場景,加快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服務體系,營造有利于知識流通和產業技術創新的制度環境。四是整合信用系統與金融信貸系統,推進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發展。探索貫穿企業知識產權價值實現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投資基金—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許可轉化—證券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全鏈條,設立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專項資金池。五是創新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機制,構建綜合融資擔保服務平臺,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二、建設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強化“信用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是企業開展商業活動的前提,是合作共贏和現代契約精神的基石。一是以探索建立跨區域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為突破口,營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建立服務于科技成果轉化轉移的跨區域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準入—運營—破產”關鍵環節的咨詢、評估、交易、信息和代理等全鏈條服務,開展跨區域知識產權價值服務體系建設。二是持續推進相關法律制度的“立改廢修”。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運行,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務,要求嚴格執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清理取消限制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規定,防止地方保護或行業壟斷,禁止設置注冊登記、設立分支機構(辦事處)、資質驗證、投標(競買)許可、強制擔保、強制要求在當地投資、人員業績考核等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限制性條件。三是創新法治和信用體系建設,實行專用信用信息開放機制。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社會信用綜合體系建設,建設國際商事仲裁中心、互聯網法院、知識產權和破產法庭,開啟網絡案件審理全新模式,使信用成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標桿。四是以加強信用監督為重點,構建跨區域系統監管、“互聯網+”等新型監管機制和政策協同機制。如倫敦市政廳使用住房數據為小型開發商確定場地,使用人口統計數據來預測不同區域的人口增長趨勢,通過建模確定新建學校的位置和規模,依法利用大數據為市場主體“畫像”,拓展信用監管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
三、建設透明高效的“數治”環境,強化“數字鏈”
數據是創新動能,是基礎設施,是交易標的,是治理規則?!皵抵巍杯h境是以“現狀—研究—決策—執行—評估”閉環方法為指導,針對特定生態環境治理目標,通過信息化手段調配整合各類資源,形成政府治理、環境監管與信息化手段有機融合的綜合治理體系。一是以頂層設計為先導,強化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和中原數據交易聯盟融合力,營造規范有序的數據交易環境。鼓勵創新主體參與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搭建大數據交易平臺,引領并帶動創新能力強、經營模式靈活的中小企業爆發式成長,同時依托數據創新中心(DBD),大力培育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吸引全球數據源龍頭企業及其生態伙伴落戶,形成以“招數”帶“招商”新模式,打造中部地區數據交易改革創新策源地、數據要素配置國家重要樞紐節點、服務一流的“數商”生態。二是以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為基礎,發揮數據要素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5G基站、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衛星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產業互通互聯的功能發揮,探索建立跨境數據便利化流動機制,建設國際“數倉、數紐、數港”,完善數字經濟科創服務體系。三是以政務服務領域為突破口,依托政務云資源,率先部署全市城鄉一體化的“云鏈融合”網絡和數據共享鏈。以“政務服務集成化”改革為核心,推進“互聯網+政務”模式創新,統一數據格式、數據接口,融合各行業各領域數據集,形成各職能部門共享的公共數據交換池,打破條塊分割和“數據孤島”。四是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目標,重點提升城市基礎服務的精準供給能力。拓展“鄭惠企”“萬人助萬企”數字平臺與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場景,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開發上線更多的惠企惠民服務事項和“三跨型”民生熱點服務一件“事”,切實提升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四、建設互利共贏的國際宜商環境,強化“開放鏈”
對標國際宜商環境指標體系,以構建完善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抓手,從注重擴容增量轉化為筑牢市場主體根基,從注重強化存量轉化為激發內生動力與保障,激發多元主體的共生協同,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國際化。一是建立完善國際營商規則,以更加開放、積極的態度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通過一體化的發展打破行政區域對資源要素配置的限制,建立更大范圍更為統一的市場環境,降低城市群、城市圈和城市內部資源要素流動的制度性成本。二是增強國際交流合作。對外交流“走出去”,主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世界發達國家交流合作,強化國際交流合作,推動互高商品展覽。積極爭取拓展國際合作,爭取更多國際組織分支機構和簽證中心“雙向”落地。三是建立國際化征信系統。對標國際,構建符合國際化營商規則和標準的征信系統,積極培育建設現代契約精神和社會誠信體系。綜合運用大數據、5G技術、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通國內外經濟運行、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監測等跨區域政府職能,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四是開展國際化社區示范創建,細化國際公共服務質量,提高城市國際吸引力。對接國際化市場規則,國內外先進水平,完善推進營商環境國際化有效機制,健全與國際接軌的“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知識產權保護、貿易仲裁和金融服務等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留才制度,構建完善“政務、商務、服務”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
五、建設獨具特色的區域環境,強化“系統鏈”
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性思想和工作方法。由于系統是由各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要素結合而形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體,要堅持用整體的、動態的和開放的視角總結事物規律、建立秩序,以實現系統總體優化。一是聚焦“共生、共建、共商、共享、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推動區域環境一體化。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從全局著眼、從宏觀思考、從長遠入手,對標一流,探索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要素共享、標準統一的制度體系,破除阻礙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初步構建分工合作的產業生態圈、暢達高效的交通圈、舒適便民的生活圈。二是聚焦重點領域、重點主體帶動?!多嵵菔小笆奈濉眲撔赂叩亟ㄔO規劃》提出“一帶引領、兩翼驅動、四區支撐、多點聯動”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空間格局,推動城市發展方式從以城促產向以產促城、產城融合轉變,加快推進“1+8”鄭州都市圈協同發展,引領中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在市場準入、企業融資、政務誠信、法治保障等關鍵領域強化以企業為核心的“產學研”合作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式產業創新生態圈,加強知識產權運營和全鏈條保護,推進部門溝通常態化、工作清單化、任務具體化、責任屬人化,理順政府部門關系。三是聚焦特色引領的縣域營商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關系擺布好處理好,一體設計、一并推進”??h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2022年我市縣域經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21.69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3.46%,2023年第一季度我市各區縣(市)均實現正增長,中牟、新密、滎陽等縣域經濟增速較高。推進以自貿區鄭州片區、鄭東新區、新鄭市、滎陽市、管城區等特色引領的縣域營商環境示范區建設,一方面要注重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功能定位;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和減污節能降碳先進技術,提升縣域環境發展的容量和質量。
(弓順芳,作者系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鄭州市優秀青年社科專家)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