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萬平方公里的京畿大地上,一條條交通大動脈連接京津冀三地??土?、物流、車流涌動的背后,是更加緊密的產業鏈和創新鏈。
當產業協作和人員往來步入新的歷史階段,協同發展的先行者開始有了新的需求——“跨省通辦”。
說著容易,“跨省通辦”,要跨越的是不同地域行政機構的不同體系、不同標準和不同流程,即便是在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京津冀,也要逐一打通堵點、解決痛點,才能換來企業和百姓辦事不用往返跑腿。
3年前,京津經開區邁出了“跨省通辦”第一步。這是國家級經開區之間首次實現“跨省通辦”,更是京津冀探索打破政務服務壁壘分割的一次成功嘗試。
解決痛點的有益嘗試
北京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二層的3號窗口有點特殊。
窗口里的工作人員王超接的件兒不是北京的,窗口外等著的企業辦事人是為天津等外地公司奔走——這是個“跨省通辦”窗口。
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一時間,“跨省通辦”成為備受企業期待的政務服務改革。對于企業和百姓而言,一旦實現跨省通辦,則可以免去往返跑腿,在外地就能把事辦成。
對京津冀區域而言,“跨省通辦”的需求更大。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地企業跳出一隅天地寬,紛紛以更廣闊的視野在京津冀協同布局。
“企業闖出去了,到天津、河北布局了,可輪到辦業務的時候卻成了三地跑,格外不方便?!弊鳛楫a業重鎮,亦莊的企業對往返跑腿的痛點深有體會。
“能不能我們兩個經開區之間先試試?”2020年秋天,“跨省通辦”國家層面的指導意見出臺沒多久,北京經開區與天津經開區就在一次日常溝通會上一拍即合,這也開啟了國家級經開區之間的第一次“跨省通辦”。
萬事開頭難。到底“跨省通辦”要辦哪些事?京津經開區決定,各自列出一版高頻服務事項清單,每地先列10個事項探路。
既然要列清單,就要把所承擔的1000多項審批事項梳理清楚,逐一考量。北京經開區行政審批局政策體系處處長郭浩的電腦里至今還保存著5個版本的清單,也見證了打磨的艱辛全程。
“先實現哪些通辦事項,我們說了不算,得讓企業來定?!惫崎_始跟兩地皆有布局的企業進行座談,再一一評估每個事項異地辦理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兩個月后,兩地終于拿出來最后版本。
2021年3月,京津兩地經開區正式簽署《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授權協議》,敲定了兩地各10個審批事項。這也是京津冀三地最早實現區域“跨省通辦”的案例之一。
打破壁壘的數據互通
兩年前,當王超得知自己將調到即將開設的“跨省通辦”窗口時,不免有些緊張:天津的審批事項,我在北京能辦得好嗎?北京這邊收了材料,怎么轉給天津???
其實,王超的顧慮,也是天津經開區窗口工作人員的顧慮。
“跨省通辦”的關鍵是“跨”,跨越兩地政務服務的壁壘,把事“辦”成。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天津,政務服務都要經歷提交申請材料、審核、批準等步驟,可就是這提交材料的第一步就有障礙——在不同的城市提交材料,不像一個窗口遞給另一個窗口那么簡單。這正是過去困擾企業辦事兩頭跑的癥結。
能不能天津那邊需要的材料,北京這邊就給收了?北京這邊需要的材料,天津那邊也給收了?從一開始設計“跨省通辦”流程時,兩個經開區就沖著最關鍵的障礙,給出最便于企業的改革方向。
順著這個方向,京津經開區敲定,20個審批事項辦理過程中分為兩類:能網辦的,在審批員的幫助下在異地的政務服務大廳通過網絡辦理;不能網辦的,雙方線下代收申請材料,初步把關后,快速發送給對方,依然在原本的承諾時限里辦結。也就是說,過去企業跑腿的過程全交給了政府部門來辦。
2021年4月,北京正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常先生在天津經開區辦理了企業檔案查詢業務,成為京津經開區“跨省通辦”首個“吃螃蟹的人”。
正是這第一個案例的辦理過程,拓寬了兩邊經開區的思路。企業檔案查詢業務最初實現“跨省通辦”時,還只能是線下代收代辦,通過郵寄完成,與本地“企業檔案查詢業務”已實現的當場辦結存在差距。
“雖然實現了跨省通辦,但兩邊的系統沒有打通,更需要信息化賦能?!惫普f,如果說之前探索的是“1.0版本”,那么2.0版本則是要使用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打通信息藩籬,讓數據流通起來。
改革沒有停步。在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的支持下,“企業檔案查詢業務”事項打通了系統障礙,實現數據互通。如今,在天津也能遠程查詢和打印北京的企業檔案信息。
政務服務的流程再造
在北京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的24小時自助服務區,一臺印有“天津政務”的自助機格外醒目。這臺搭載二代身份證識別、指紋識別、電子簽名、打印和智能流轉柜等功能的設備,可自助完成開具臨時身份證明、不動產登記等268項政務服務,成為“跨省通辦”的“見證者”。
兩年的改革探索中,“跨省通辦”清單里的事項越來越多。在國家“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基礎上,京津經開區之間已累計實現200多個高頻事項的“跨省通辦”。
當“跨省通辦”的清單越來越長,企業的新需求隨之而來:“我著急辦的事不在清單里,能不能幫我解決一下?”這是三地經開區辦理政務服務時常見的一幕。
如今,“跨省通辦”的推進,已經從以“通辦事項”為基礎的探索階段升級到了以“協作機制”為中心的突破階段,雙方建立即時性的溝通機制,對于事項清單中沒有包含的事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辦事人也可以實現異地辦事。
在京津經開區首度“牽手”實現“跨省通辦”后半年,京津冀三地14家國家級經開區簽訂了《京津冀三地國家級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合作聯盟框架協議》。通過合作聯盟,三地經開區建立起產業協同共建共享、政務服務互通互辦、放管服改革互學互鑒、人才干部互派交流四大機制,構建國家級經開區協同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
馬上辦、就近辦、一地辦……“跨省通辦”帶來京津冀政務服務理念的改變和流程再造,為三地產業緊密協作帶來了新活力和新機遇。
【親歷者說】
北京精雕集團執行總裁李芳:“產業一體化需要營商一體化”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正是這一年,北京精雕集團將生產基地從北京門頭溝搬到了河北廊坊,實現了“北京研發、河北生產”,成為第一批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企業。
“在廊坊已經建成了300畝的生產基地,形成了年產10000臺高速精密加工中心的產能?!本窦瘓F執行總裁李芳說,公司已實現批量制造能力,可以對訂單需求快速反應。
布局到廊坊后不久,北京精雕集團又將目光投到了天津。如今,位于天津北辰區的24萬平方米精密部件研發生產基地已經投用,正式形成了京津冀三地“黃金三角”,不僅實現了“北京研發、津冀轉化”,更為公司走向世界精密數控機床研發生產市場插上了騰飛翅膀。
對于像她這樣經常三地跑的企業負責人來說,在京津冀產業協作的過程中,除了感受到產業鏈、創新鏈愈發緊密,更體會到三地營商環境不斷向好,企業辦事更加便利。
稅務局是企業最常打交道的部門?!拔覀冊诒本┍辉u定為A級納稅人,到了天津和河北,當地也認可北京的評定?!彼f,A級納稅人是對企業納稅信用的認可,更可以在發票領用、綠色通道等方面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三地對納稅信用互認后,企業也不必再繁瑣地申請,直接可以享受。
不僅如此,近幾年三地稅務部門先后推出簡化納稅人跨?。ㄊ校┻w移手續、跨區域稅收風險管理協作等政策措施,企業納稅更加便利?!巴瑫r,一批事項逐漸實現‘跨省通辦’,企業不用再往返跑腿?!彼f,現在人在北京,就可以辦理很多天津、河北的審批事項,對于像北京精雕這種在三地都有布局的企業而言,辦事效率大大提升。
更讓她期待的是,京津冀三地在“跨省通辦”的過程中也正推進“同事同標”,共同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截至目前,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已先后推出四批179項事項名稱、辦理標準、申請材料、辦理時間相統一的“同事同標”事項。
“‘同事同標’意味著三地辦事可以一套標準,我們在辦理相關的審批事項時,準備一套材料就可以在三地通用,也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彼f,產業一體化也需要營商一體化,三地共同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恰恰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具養分的“土壤”,產業協作和創新協同的步伐也就更快。
【協同示范】
“跨省通辦”瞄準三地居民熱點高頻事項
近年來,北京市以深化京津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為重點,持續推進“跨省通辦”事項網上辦理,實現企業開辦、公積金、社保等231項事項線上“京津冀”通辦,涉及投資審批、就業創業、住房保障、醫療衛生等多種類的熱點高頻事項,減少了企業群眾跨區域辦事跑動。
伴隨著京津冀各區域之間互動愈發頻繁,“跨省通辦”的“朋友圈”也越來越大:
城市副中心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部署云窗系統到河北、天津共9個屬地大廳“跨省通辦”窗口,在當地以“云窗口”遠程視頻模式辦事,通州區與北三縣3600余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域通辦。
天津市津南區22項、西青區17項,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17項、廊坊市永清縣2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均可在順義辦理;
“京津冀+雄安”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自助辦上線,初步實現電腦端、移動端和自助端“多端融合、相互賦能、差異服務”,首批四地自助辦服務就達到208項;
……
在今年4月發布的北京營商環境改革6.0版中,首次把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作為重點任務,從區域協同發展的角度進行系統謀劃,圍繞商事制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跨境貿易、知識產權等5個方面,提出27項任務,共同營造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優勢。
按照改革方案,京津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將進一步強化:新增臨時居民身份證辦理、子女投靠父母戶口遷移、社保繳費、公積金補繳等19項“跨省通辦”事項;在移動端服務專區新增30項高頻辦理事項,推進自助終端事項集成服務,方便企業群眾異地辦事;圍繞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事項,大力提升“網上辦”“自助辦”“專區辦”深度;發布不動產權證書、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等120類京津冀電子證照共享清單,推動電子證照跨區域應用……
與此同時,京津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工作機制也逐漸明確,每年11月底前,京津冀三地專班牽頭單位對PC端、移動端、自助端京津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專區的運行情況進行評估,收集總結服務京津冀企業、群眾異地辦事的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對專區中服務體驗不佳、標準不一致的高頻事項推動服務優化、事項標準化和系統對接,持續提升專區服務效能。
本市將加快落實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圍繞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和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解制約區域市場主體經營發展體制機制性障礙。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