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濟寧市深度實施政務服務創新改革行動,圍繞解決企業群眾辦事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堅持“用戶思維”,立足“客戶體驗”,以系統化思維、數字化應用為重點,暢通服務智能辦、免證辦、主動辦、集成辦的“四辦”渠道,推行舒心、省心、暖心、貼心的“四心”服務,推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集約化辦事、智慧化服務實現新突破,全面打造“濟e辦”政務服務品牌。

  濟e辦——“智能辦”,數據賦能,讓辦事更舒心。

  發揮數據賦能、關鍵支撐,用科技創新引領政務服務超越發展,加快推廣“一網通辦”,聚力推進“掌上易辦”,不斷深化“智能審批”,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創新“愛山東·濟e辦”個性化功能。上線購房濟e查,構建房地產項目全流程信息公示體系,破除信息屏障。上線濟小驗,提供聯合驗收精準服務,助力城鄉建設。上線“病歷掌上查”,匯聚11類醫療數據,實現數據一端匯聚、個人專屬使用更好掌握本人健康狀況。

  拓展“指尖即辦”服務。依托“愛山東”App濟寧分廳,切實推動高頻政務服務向移動端延伸,與民生和社會生產高度相關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民政、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領域高頻事項“應上盡上”,基本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從“掌上可辦”向“掌上好辦”的轉變,提升了移動政務服務個性化、便利化、智慧化水平。建設“一件事”掌上服務專區,助殘一件事、我要開網約車、生育保險待遇核準支付等30項“一件事”上線“愛山東”App,極大方便了群眾和企業掌上辦事。

  打造一批“智慧化辦事”服務場景。推進政務服務智能化、便利化、集成化,賦能千行百業,持續提升民生福祉服務質效。在住房建設領域,推行建筑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核發事項“不見面審批”,服務建筑企業260家,辦結住建領域審批2568件。在城市管理領域,優化大型戶外廣告公共空間設置,推出城市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全程網辦等舉措,全年辦結城市管理領域行政許可862件。在公共交通領域,全程網辦超限運輸許可1.4萬件,注冊登記網約車平臺公司82家、車輛1680輛、從業人員5691人。在內河港航領域,推進水路運政數字化改革,整合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等五類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注冊登記水路運輸企業190家,營運船舶7000艘,辦理港航運輸審批事項1.5萬件。在衛生健康領域,在全省率先推出公共場所衛生許可事項全程電子化辦理,發放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2724張。在文化教育領域,開啟教師資格認定線上確認新模式,組織1.5萬人參與網上報名,為教師隊伍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目前,濟寧市共推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建筑垃圾處置、港航水路運政等301項全程電子化審批服務,建筑業企業資質簡單變更等121項簡易許可實現無人工干預“秒申秒辦”,辦理環節平均壓縮70%以上、申報材料平均減少60%以上、辦理時間平均縮減80%以上。實現了群眾和企業辦事“零等待、零材料、一次辦、不見面”。

  濟e辦——“免證辦”,簡政便民,讓辦事更省心。

  濟寧市以打造“無證明城市”為契機,積極推廣“免證辦”模式,通過信息共享、數據比對減免申請材料,通過電子證照替代實體卡證,真正實現讓企業和群眾“少跑、少帶、少填”。

  扎實推進“無證明城市”服務平臺建設。在全市審批系統全面應用“無證明”數據共享核查平臺,深化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依托區塊鏈、人工智能、電子印章、人臉識別等技術,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信息共享和部門業務協同。身份證、營業執照、駕駛證、不動產證等270種電子證照可通過數據共享的方式獲取,無需企業群眾提交紙質材料。

  積極推廣個企電子證照。大力推廣“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無感審批”等數字化應用,落實證照分離、“一業一證”、七證合一等集成化改革,我市已制作入庫電子印章1373枚,頒發證明種類132種。

  全面推行“免證辦事”。構建“電子證照+區塊鏈”技術,掃描區塊鏈數字保險箱出示的電子證照二維碼,即可實現實體證照免提交。這不僅實現了證照數據匯聚、共享及互信互認,也解決了紙質證書攜帶難、保管難、識別難等問題,有效整合了個人和企業證照、檔案等數據信息,依托區塊鏈技術形成政務服務“全鏈條”,推動線下窗口辦事人員數據共享、隨取隨用,實現了電子證照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復用、一庫管理、互認共享”。目前,全市2364項服務事項實現“免證辦事”,其中市級事項416個、縣級事項1948個。

  濟e辦——“主動辦”,提前介入,讓服務更暖心。

  從企業和群眾視角出發,依托大數據系統,精準識別、提前發現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及時提醒、主動服務,讓企業和群眾不用申請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政務服務。

  推行“整點報時”服務模式。梳理形成“整點報時”事項清單,依托大數據系統分析,對企業群眾許可證件有效期、年審(年檢、年報)、資質有效期即將到達前1個月、1周、1個工作日時,通過電話、短信、郵箱、上門提醒等形式,分別3次精準提醒企業群眾按期辦理,并提供申辦指導,避免因逾期導致行政許可證件、資質失效。目前,全市通過“超前一步、主動服務”模式,已有4600余名企業群眾接到暖心提醒,1920余名企業群眾享受遠程指導服務。

  開展惠民補貼待遇資格靜默認證。探索建立“以靜默認證為主,遠程自助認證為輔,人工認證為補充”的資格認證體系,變群眾上門辦事為政府主動服務。通過大數據多元比對校核,為惠民補貼發放單位提供定制化的數據分析模式,精準為領取人繪制“數字畫像”,補貼發放單位只需在認證平臺中錄入領取人基礎信息,認證平臺自動抓取領取人軌跡信息,1個工作日即可完成認證結果反饋,實現“大數據采集—數據比對—自動發放”,領取人在“無感知、零打擾”的情況下即可“免審即享”。目前,全市已完成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高齡老人補貼等15類223.98萬人次認證,靜默認證率達到97.3%。

  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按照“端口整合、一門受理、一網服務”的原則,打造集線上申報、政策兌現、咨詢服務于一體的惠企通服務平臺,上線企業5.33萬家,匯聚政策7.3萬余條,完成1225家企業惠企政策“一鍵匹配”,218項惠企補貼實現線上申領,8287萬元獎補資金通過平臺發放。

  濟e辦——“集成辦”,精簡流程,讓服務更貼心。

  創新“一鍵申報”,推進數據共享、信息直通。以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報裝“一件事”為例,將汽車充電樁報裝涉及的物業蓋章確認、充電樁報裝申請、施工方案確認等事項集成“一件事”。打通電力業務系統與政務數據系統,新能源汽車車主在“愛山東”APP或濟寧政務服務網申請用電后,數據可直接推送至營銷辦電系統。符合安裝條件的,當天即可接到確認信息電話,半天即可完成裝表接電(表前)及免費安裝電能表、表箱,實現“下單”預約,“一鍵申報”。

  優化整合聯辦事項。聚焦企業和群眾訴求,打破一個事單獨辦,多個事多次辦,跑多趟腿的現狀。對照事項清單,認真查擺梳理,打破多個部門、多個科室之間的壁壘,以申請人的視角整合事項,梳理出“軍人退役”“公民身后”“我要開網約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報裝”等85個一件事,建立“一件事”主題服務事項清單。

  統一流程標準。系統梳理“一鏈辦理”環節,對多個部門審批環節進行歸并、壓縮、優化,形成一張表單、統一受理、同步審批、統一反饋的流程標準,實現全市“一鏈辦理”事項流程標準化管理。

  通過暢通服務智能辦、免證辦、主動辦、集成辦的“四辦”渠道,推動形成了“退役軍人報到一件事、惠民補貼待遇靜默認證、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開工零費用、信用審批、驗收即辦證、市縣同權”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濟寧經驗。全市70%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可實現“全程網辦”,辦理時限壓縮60%以上,群眾滿意率保持在99.3%以上。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