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6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展及下一步重點舉措匯報。會議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但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要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先手棋”,營商環境好壞,可以從經濟運行的效率中得到充分體現。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比上月加快1.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10億元,同比增長18.4%,比上月加快7.8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3.5%,比上月加快4.3個百分點;出口20265億元,增長16.8%。從生產到消費到服務再到出口,都表現出了良好的運行態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表現出經濟有序恢復的良好開局,毫無疑問,這是營商環境有效改善的充分體現,也是重視營商環境建設的直接結果。如果不是把建設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重要抓手,有效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預期,經濟恢復效率不會這么高,經濟運行水平也不會快速提升。

  經濟活不活,就看市場主體的活力強不強,看企業有沒有發展的熱情,居民有沒有創業的勇氣。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新設民營企業203.9萬戶,同比增長10.7%。截至2023年3月底,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數量超過4900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已達到92.3%。從個體工商戶看,截至2023年1月,全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達1.14億戶,約占市場主體總量三分之二、帶動近3億人就業。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數據則顯示,截至2023年4月底,全國涉稅經營主體共8615.5萬戶,同比增長7.4%。其中,4月到稅務部門新辦理稅種認定、發票領用、申報納稅等涉稅事項的經營主體達148萬戶,同比增長28.8%。特別是外資經濟,新辦涉稅經營主體同比增長了87.9%,遠高于其他所有制經濟。也就是說,無論是國內企業、投資者和居民,還是國外企業和投資者,對中國的營商環境都是廣泛認可的、對中國發展前景也是普遍看好的。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必須堅持的目標。雖然經濟開局良好,經濟運行也逐步進入到有序恢復狀態,但是,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影響經濟的不利因素依然較多,經濟運行出現反復的風險依然存在。如何才能穩定經濟增長,確保經濟有序恢復、有效恢復、有力恢復,就必須進一步加大營商環境建設,打造真正具有超強吸引力和影響力的營商環境。政策層面要更加穩定、有序,不大起大落,不厚此薄彼,不或明或暗,而是依據實際情況和輕重緩急,制定針對性強、可操作的政策;市場層面要公平有序,對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建立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有利于各類企業公平競爭;信用層面要從政府開始,守信用、講信用,做出的承諾堅決兌現,答應的條件堅決到位,繼而積極影響其他社會主體、市場主體,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服務層面要高效高質,不玩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真真切切為企業服務、為居民服務、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保護層面要突出做好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工作,確保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企業家不受到傷害和利益侵犯。也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符合市場化要求,具有國際化水準,實現法治化運行的良好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不只是生產關系,更是生產力。為什么同樣的條件下,有的地方發展得好,有的地方發展得差;為什么同一個地方,有時候發展得好,有時候發展得差;為什么同樣的項目在這個地方運行得好,在那個地方運行得差,都是由營商環境決定的。千萬不要以為,營商環境只是一種生產關系。從這些年來的實際情況來看,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經驗證明,營商環境就是一種生產力,而且是現實生活力、高效生產力。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能夠讓市場主體感到安心,也能讓廣大居民感到舒心,能有效增強市場預期,激發市場活力,能夠讓經濟增長減少不穩定性。因此,必須把營商環境當作最有效的、最現實的生產力,積極打造、認真打造、有力打造。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