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p>
提升企業開辦服務水平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為了破解企業開辦的堵點難點問題,近年來,深圳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提升企業開辦服務水平的工作目標,簡環節、減時間、降成本,推動企業開辦便利度持續提升。不斷優化“開辦企業一窗通”平臺,全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將“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提高企業和群眾辦理體驗感和滿意度。
優化服務,簡化辦事流程
深圳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依托數字政府建設,優化再造企業開辦業務流程,搭建“開辦企業一窗通”平臺。自2018年“開辦企業一窗通”發布以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不斷優化升級,更新迭代,一次又一次積極創新探索,不斷優化服務,減壓辦事流程,為企業開辦提供便利化的數字化服務。
走進深圳市政務服務中心,前來登記注冊企業的創業者絡繹不絕。窗口工作人員說:“隨著深圳‘開辦企業一窗通’系統的不斷升級,現在辦事越來越方便了,能感到大家來深圳創業的干勁更足了!”
6月13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水務集團、供電局、燃氣集團升級了“開辦企業一窗通”系統,在系統中增加水、電、氣報裝一窗辦的功能。在傳統的水電氣報裝流程中,企業需要在不同的窗口逐一辦理報裝手續,辦事效率低下。而新版的“開辦企業一窗通”平臺實現了水電氣報裝一次受理。企業只需要在填報開辦企業信息時,在“銀行預約開戶及水電氣辦理”環節申報即可。相關業務部門受理后能快速為企業辦理水、電、氣業務。
從企業“跑多個部門”到“一次都不用跑”,“開辦企業一窗通”系統在提升市場準入效率、優化市場準入服務方面始終在前進,一年一個版本、一年一次飛躍。
同時,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還持續推進注銷便利化改革, “一窗通”平臺將于近期推出更多“一窗便民”服務。食品經營許可證同步一窗注銷服務即將上線,實現商事主體“注銷”證照聯辦。屆時,群眾僅需在“一窗通”平臺提交注銷申請,即可完成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同步注銷手續,進一步提升企業注銷便利化水平。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運用更多數字化手段,讓數據多跑腿,讓企業少跑腿,想盡一切辦法給企業添便利、減負擔,讓企業投入更大的精力到經營管理上,才能不斷釋放活力。
開放加力,吸引外商投資
2022年12月23日,深圳實現外商投資企業全流程網上登記,率先推動實現外資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登記全程網辦。2023年5月11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正式將外商投資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納入“開辦企業一窗通”,凡持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港澳居民居住證或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自然人,可在網上完成身份驗證,使用銀行網銀U盾或個人數字證書對申請材料進行電子簽名,辦理外資企業設立登記。
深圳一直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改革創新機制優勢,以商事制度改革為切入點,多措并舉推進大灣區市場一體化進程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于將深圳鍛造成為外資“強磁場”。后續,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將進一步拓展外商投資企業全程網辦的業務類型,并上線更多一窗通辦事項。
政策協同,優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在登記注冊領域先后實施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先照后證”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為企業松綁減負進一步破解“準入不準營”現象、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市場準入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圳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商事主體數量快速增長。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直接關系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痹韵挛嗤?,引得鳳凰來。在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的持續發力下,今年3月底,深圳商事主體總量已突破400萬戶,實現歷史性跨越。截至5月底,全市商事主體累計存續總量約409.34萬戶;1至5月全市新登記商事主體21.27萬戶……成為名副其實的“商事主體第一城”。
接下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登記服務,不斷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機制,積極推行政務服務網絡化、標準化、便利化,不斷擴大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為深圳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