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仲裁工作積極發揮仲裁專業優勢和職能作用,自覺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中展現仲裁力量。2022年,全省16家仲裁機構共受理民商事糾紛案件5.2萬件,位居全國第四,標的總額達402億元,位居全國第五。目前,全省仲裁員總數達6690人。

  一是完善仲裁服務體系,推動仲裁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積極引導仲裁機構在縣域層面設立分會、工作站等分支機構或業務站點51個,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仲裁服務體系,為縣域優化營商環境搭建仲裁服務平臺,在解決好傳統商事糾紛的同時,積極化解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涉及財產權益的各類民事糾紛。積極推動仲裁服務全流程進駐公共法律服務大廳、12345熱線、12348熱線等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便捷化仲裁服務。2022年以來,共接受群眾咨詢近2萬余次,成功受理案件2.8萬余件,案件標的額達18.85億元。

  二是建立訴訟與仲裁銜接機制,積極開展訴源治理。推動仲裁與其他解紛資源的有機融合、有效銜接,省司法廳與省法院聯合出臺《關于建立訴訟與仲裁銜接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積極推動仲裁機構與法院對接溝通,建立工作聯系機制,明確職責任務,建立對接分流渠道,推動完善仲裁+訴訟+調解的民商事多元解紛機制。目前,全省16家仲裁機構均已入駐法院調解平臺,2022年以來,共接受法院委托調解案件8千余件,案件標的額達35.26億元,訴裁銜接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三是推進仲裁行業協作,不斷拓展專業化服務領域。積極推動仲裁機構與金融、市場監管、文旅等部門解紛資源的有機融合、有效銜接,建立金融仲裁院、知識產權仲裁調解中心、旅游糾紛投訴調解中心等專業化仲裁工作平臺,培養專業仲裁人員,為民商事糾紛解決提供專業化仲裁服務。2022年以來,辦理金融類案件3400余件,標的額113.66億元;辦理知識產權案件600余件,標的額1.6億元。加強與房地產、建設工程、道路交通、物業等行業協作,將仲裁服務延伸到矛盾糾紛易發多發、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商品房買賣、物業服務等領域。東營仲裁委與交警支隊、市保險行業協會部門等協作,以仲裁方式化解道交糾紛,取得積極成效。

  四是加快制度創新,助力自貿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推動建立自貿區仲裁服務機構,打造國際商事爭議解決優選地,為區內企業解決國際商事、投資等領域民商事爭議提供專業化、便利化仲裁服務。青島仲裁委員會“基于區塊鏈電子證據平臺的商事仲裁新模式”被山東省自貿辦確定為山東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作為山東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推廣。濟南仲裁委員會“仲裁文書集約化送達新模式”獲得濟南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創新十大案例。

  五是加強仲裁宣傳,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各仲裁機構多措并舉加強仲裁制度宣傳推介,主動聯系訪問企業,了解企業服務需求,深化“仲裁穩企”“上門送法”、智慧仲裁等措施,不斷提高服務精準化,降低企業解紛成本,幫助企業規范合同文本,有效防范化解經營風險。2022年以來,仲裁機構常態化開展仲裁服務“進園區”“進企業”“進社區”等宣傳活動962次。日照、濱州仲裁委員會與市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運用仲裁法律制度更好服務國有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幫助國有企業更好地運用仲裁法律制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