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通過構建“政府采購風險防控和矛盾化解‘1+2+3+N’多維防控機制”,化監管“硬度”為服務“溫度”,讓監管工作由“被動接受”變“主動服務”,促使投訴大幅減少、化解率不斷提升、滿意度空前提高,為解決政府采購活動中的惡意質疑投訴問題探索新路徑,促進政府采購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2022年,棗莊全市政府采購領域共收到投訴8件,投訴數量較上年減少33.3%,協調供應商撤訴5件,化解率達62.5%,有效化解了政府采購爭議糾紛,維護政府采購當事方合法權益,新機制的成效不斷顯現。
1即是堅持“1”個聯席會議,多方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組織協調機制,構建由各級財政、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購中心)、部分采購人和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等部門、單位組成的政府采購聯席會議制度,圍繞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和貫徹落實政府采購法律法規政策等內容,共同研究問題、制定對策,提高監管服務水平。
2即是建好“2”個聯絡簿,完善良性交流反饋機制。建立常態化良性惠企溝通機制,用好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和供應商兩張聯系簿,定期或不定期對在棗莊地區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代理機構和供應商進行意見征集和滿意度調查,宣傳政府采購惠企政策,優化政策服務供給。一是開展政府采購代理機構意見征求活動。向全市312家代理機構征集意見,收集整理了6大方面21條具體問題,并全部進行整改回復。組織召開政府采購座談會,印發《棗莊市政府采購有關政策答疑》手冊,完善采購指南、流程圖等參考性文件8個,提升政府采購操作規范性。二是開展供應商滿意度調查。調查共涉及企業1012家,其中:已完成調查887家(占比87.65%),未接通電話125家。已調查對象中,對采購活動的組織感到滿意的886家(占已完成調查對象的99.89%),基本滿意0家,不滿意的1家;對采購人的履約服務感到滿意的868家(占已完成調查對象的97.86%),基本滿意2家,不滿意的17家;共提出建議44項。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發出工作提醒函,要求區(市)財政部門跟蹤問效,整改到位,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政府采購規范化水平。三是開展“財政進千企、助企促發展”活動。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讓企業盡早享受政策紅利,了解企業發展訴求,精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消除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的梗阻,對崗位職責以外的問題,發揮好財政部門政策集成優勢,信息共享、業務聯動,強化部門間協同配合,做好跟蹤推進和解釋工作。
3即是健全“3”個專員制度,暢通協調溝通渠道。一是完善采購人專管員制度,持續落實采購人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政府采購專管員制度,通過業務培訓、政策宣講等舉措,確保政府采購活動依法、規范、高效進行,不斷提升政府采購質量效益。二是加強代理機構監管,建立中介代理機構聯絡員制度。建立全市統一的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聯絡機制,各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至少明確一名聯絡員負責政策傳達和內部監督,進一步提高代理機構執業水平和業務能力。三是落實財政監管職責,建立財政聯絡輔導員制度。細化責任分工、定向督導落實,對市級政府采購監管人員按照區市及市財政預算服務科室對各區(市)、棗莊高新區及市直部門進行業務指導和答疑,切實履行財政工作職責,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效果更優。
N即是容納“N”項服務事宜,打造政府采購服務品牌。通過構建聯席會議、聯絡簿和政府采購專員等制度,化被動監管為主動服務,暢通政策傳導機制,打造全新政策落實途徑,讓扶持中小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政采貸合同融資、訴前調解、滿意度調查等多種服務事項和優惠政策更快、更全、更精準地落實到位,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不斷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和獲得感,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