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東營市召開“深化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東營市稅務局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據悉,今年全市稅務系統聚焦稅收主業,服務經營主體,深化改革創新,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稅收營商環境。
政策落實提效 打造減負增效的稅收營商環境
1-5月份,全市累計退稅、減稅、降費、緩稅41.63億元;推動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上半年向全市3.4萬戶重點集團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送減稅降費紅利賬單;升級“齊魯·稅惠通”優惠政策快查工具包2.0版,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內容豐富、分類清晰、指引明確的稅費政策查詢服務,該項創新性做法被省稅務局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入選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設工程和山東省四批“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
精細服務提檔 打造惠企惠民的稅收營商環境
全市稅務系統以“辦好惠民事 服務現代化”為主題,連續第十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接續推出四批次6大類81條便民辦稅繳費服務措施,先后制作10類55項“稅惠春風”宣傳產品;聯合市工商聯連續第3年開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推出3類12項40條服務措施,扎實落實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政策措施;深入開展“春風入萬企 問需解難題”大走訪大調研專項服務行動,累計走訪納稅人824戶,征集并解答涉稅需求279個、企業訴求226個、意見建議82個,問卷調查總體滿意度達99.91%;組建“稅管家”服務團隊83人,與33個省級、112個市級、181個縣(區)級重大項目工程企業搭建一對一“管家式”服務專線。
智能辦稅提速 打造便捷優質的稅收營商環境
探索網上辦、自助辦、遠程辦等多元化辦稅渠道,全市“非接觸式”辦稅繳費率達96%;以稅收大數據為“媒”做好供需“牽線”,上半年為89戶次原材料短缺企業,匹配上下游企業408戶次,促成461個供需項目落地,累計成交金額12.78億元;上半年全市累計發放貸款2398筆,貸款總金額18.8億元,同比增長72.48%,以“信”換“貸”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持續簡化出口退稅流程,縮短退稅時限,上半年辦理出口退(免)稅23.2億元。
規范執法提升 打造公正公平的稅收營商環境
對6項稅務事項推行說服教育、約談警示、風險提醒等非強制性執法方式,推動稅務執法理念和方式手段變革;充分發揮稽查利劍作用,嚴厲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等涉稅違法行為,上半年立案檢查69戶,累計查補稅款、滯納金及罰款2.24億元;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大力實施“模板化”風險管理,陸續提煉了港口碼頭、加油站、橡膠輪胎、風電等行業監管經驗。
同時全市稅務系統研究制定《深化稅收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確定11條改革措施、3項創新突破事項和1項“揭榜掛帥”項目,圍繞11個方面開展深化稅收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向好,納稅人滿意度全面提升,以稅收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縮短出口退稅辦稅時限,全面推廣出口退稅無紙化、容缺辦模式,實現分類管理類別為一、二類的出口企業無紙化申報率達100%,全年正常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間保持在3個工作日以內;
提高納稅便利度,持續優化電子稅務局系統功能,簡化涉稅流程,積極推廣“魯稅通”征納互動平臺,實現“遠程幫辦、問辦結合”;
優化社保繳費支付方式,適時推廣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數字人民幣等新型支付方式,滿足多元化繳費需求;
探索建立稅務領域“信用+風險”監管體系,創新探索推進動態“信用+風險”稅務監控,實現從“以票管稅”向“以數治稅”分類精準監管轉變;
加快推進城鎮土地使用稅差別化改革,引導企業騰讓低效利用土地,對參與“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的企業,實施城鎮土地使用稅差別化改革;
運用稅收大數據補鏈助企保供保增長,制定補鏈助企工作方案,為有需求企業做好供應鏈查詢服務,做到快速響應、精準對接;
推動減稅降費政策直達快享,進一步加強稅收優惠政策“一戶式”歸集力度,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向納稅人繳費人分類推送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完善“齊魯·稅惠通”優惠政策快查工具包功能,改善納稅人繳費人政策快速自助查詢體驗;
深化發票電子化改革,建立發票電子化改革機制,平穩有序推進電子發票服務平臺推廣上線,為納稅人提供全面數字化電子發票的核定、授信、開具、交付、抵扣等服務;
推進個人養老金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全國試點工作,實現“個人所得稅”APP個人養老金扣除填報模塊正常運轉,為納稅人享受個人養老金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提供便利;
探索建立“項目管家”稅費服務新模式,持續對2023年開工的省市縣三級重大項目推行“全流程”“跟蹤式”稅費服務,助推重大項目早建成、早竣工、早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