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司法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爭優年總體部署,拓展監督“1+2+N”模式,積極倡導包容審慎“一個基準、三張清單”,著力提升執法精細化、規范化水平,努力創造更加寬容友好的營商發展環境,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通遼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提升規范化執法
讓市場主體感受到“監管有力度”
為全面提升執法精細化水平,努力讓“有溫度的執法”成為通遼營商環境的重要標志。通遼市司法局印發了《通遼市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和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執法的指導意見》,組織市本級各行政執法部門制定全市適用的統一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合理細化、量化行政處罰裁量,壓縮自由裁量彈性空間,防止出現對企業“同案不同罰”“合法不合理”等現象。
2022年12月,《關于公布包容審慎監管“一個基準、三張清單”和證明事項“兩張清單的通告》在市政府網站公布,其內容共涉及行政處罰事項273項,細化量化市域裁量基準913條,明確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情形117個、從減輕處罰情形97個、免予強制情形22個。2023年6月,對包容審慎監管“一個基準、三張清單”進行動態調整,新增裁量基準89條、不予處罰事項21個、從減輕處罰事項12個、免予行政強制事項6個,刪除不予處罰事項1個,變更免予行政強制事項1個,在市政府網站上同步進行公示,有效防止濫用自由裁量權行為。
實行精細化執法
讓市場主體感受到“處罰有溫度”
各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開展包容審慎監管,積極推行柔性執法。通遼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處理通遼某水果店所經營的香蕉農藥殘留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案件時,鑒于當事人違法行為輕微,積極配合調查,及時采取糾正措施,并履行了進貨查驗義務,作出了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
在全市適用統一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情況下,各行政執法部門準確把握柔性執法監管理念,推行市場監管服務型執法,切實做到了服務有溫度、執法有準度,類似這樣的執法場景,在通遼市還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各部門累計適用“兩輕一免”(輕微違法行為從輕減輕、免予處罰)辦理行政執法案件累計1018件,將柔性執法貫穿監管全過程,督促企業自覺糾正違法行為。市場監管、文化旅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稅務、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城市管理、衛健等多個執法領域,以包容審慎監管理念助力打造穩定公平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和法治效果。
拓展監督“1+2+N”模式
營造嚴格規范 公正文明執法環境
通遼市司法局積極統籌全市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延伸至蘇木鄉鎮(街道)推行執法監督,統一執法監督文書格式,95個司法所有效監督蘇木鄉鎮 95家綜合執法局的執法活動和 909 名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推行“線上+線下”監管,依托法治政府一體化監督平臺,對全市行政處罰案件進行線上監督,全市司法行政系統開展“伴隨式”行政執法監督活動299余場次,現場糾正執法不規范等問題136個,發出執法監督意見書53份,惠及主體237人(個),著力營造服務保障企業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的營商環境;自今年6月1日起正式試行“康復式”回訪機制,監督行政執法部門開展行政處罰案件回訪69件次,全部建立回訪案件登記臺賬;通遼市司法局加大投訴核查等工作力度,向全市廣泛征集線索,對久查不結、過罰不當、怠于執行等問題,發現問題堅決予以處理,切實形成處理一個、警示一片、教育全體的效果。實行市級行政執法義務監督員選聘工作,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吸收到特邀監督員隊伍,幫助現場開展指導。轉變執法監督理念,在全市范圍內開展2023年度“你們點哪,我們查哪”行政執法“點單式督查”活動,邀請行政執法義務監督員重點對群眾關注度高的前6名的執法單位開展專項督查。通過“執法監督+行政復議”方式開展聯合檢查,面對面到行政執法部門開展線下指導,聯合開展案卷評查,2022年-2023年對全市涵蓋三個執法層級的301件行政處罰案卷,采取“一評一審兩觀摩”的方式,進行現場評查?!?+2+N”監督模式,對規范行政執法,降低行政復議糾錯率、行政應訴敗訴率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