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新鮮出爐的數據提神又提氣,折射出開局之年我國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
數據的背后與一場馳而不息的改革息息相關。綜觀上半年,我國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有力支撐。
穩預期增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7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
7月3日、10日、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召開三場民營企業家座談會,認真聽取民營企業經營發展情況、面臨的困難問題和相關意見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還表示,將堅持常態化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并組織引導地方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共同認真聽取民營企業真實聲音,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形成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合力。
7月以來,根據國務院部署,多個部門建立完善同企業的溝通交流機制,回應企業關切。除國家發展改革委以外,國務院國資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一把手”密集主持召開企業座談會、圓桌會等,建立或升級政企溝通交流機制。
“面對面”的談、“心貼心”的想、“實打實”的辦——以常態化機制性安排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將有效增強政策科學性,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浙江湖州的“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安徽蕪湖的“暢聊早餐會”、四川成都的“蓉易見”政企交流會、江西南昌紅谷灘區的企業“吐槽大會”……各地政府部門也通過懇談會、早餐會加強與企業溝通聯系機制。
交流有“聊效”,搭起“連心橋”,改革有味道——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需求導向,將破除政企溝通的“玻璃門、旋轉門、腸梗阻”,主動解決企業發展的堵點難點痛點,激發企業家投資興業、干事創業熱情。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要“拆籬笆”又要“換土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的通知》,重點清理妨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北京以“一業一證”改革、“一件事”集成服務、“一體化綜合監管”等“三個一”改革推動新一輪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浙江發布《關于促進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廣西出臺提質增效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統籌發力,一系列沖破束縛、突破藩籬的改革措施相繼出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活力必將不斷釋放。
軟環境硬支撐,推進良法善治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讓經營主體安心的“定心丸”。
我國依民法典明確要求,全面推進房產“帶押過戶”,滿足人民群眾對財產權高質高效保護的需求;即將于8月1日實施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規定》,堅持問題導向劃定開展服務的“紅線”,著力優化人力資源市場營商環境;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將優化創業投資基金營商環境,簡化登記備案手續……營商環境雖是“軟實力”,仍需“硬措施”支撐。
營商環境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發展力與競爭力。今年6月30日,瞄準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杭州成立營商環境顧問團,以期發揮營商環境改革“體驗員”“研究員”“宣傳員”作用。
7月1日,浙江首個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題的專門立法——《杭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成為杭州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加快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的堅實保障,標志著杭州營商環境建設全面進入法治化軌道。
優化營商“軟環境”,拼出發展“硬實力”。
海南已制定24部自由貿易港法規,還將聚焦貿易投資自由便利、封關運作準備、營商環境建設等重點領域,加快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體系,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優化營商環境尤須致廣大而盡精微。我國將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頂層設計,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環節一體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健全營商環境法律制度體系。加快完成與《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要求不一致的法規政策文件修訂廢止工作,持續完善優化營商環境“1+N+X”法規政策體系。
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推進綜合監管改革,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防止“任性執法、類案不同罰、過度處罰”等。嚴禁未經法定程序要求普遍停產停業,杜絕“一刀切”“運動式”執法。
加強經營主體權益保護。推動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嚴格執行產權保護司法政策,明確和統一裁判標準。全面推廣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制度。
變“營商”為“贏商”,錨定國際一流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改革開放啟新程,合作共贏正當時。
3月,在“深化引進來 服務雙循環”進博會走進吉林活動中,“投資正過山海關”成為熱門話題;
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美在華跨國企業高層圓桌會——粵港澳大灣區站”活動在廣州舉行,54家美在華商會、企業代表圍繞“融入大灣區 共謀新發展”主題坦誠交流;
6月,時隔四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回歸中國,在天津迎八方來客……
從北國春城到東海之濱再到南海之畔,放眼全國:百舸爭流千帆競,中國經濟的大海為各國企業提供了廣闊市場和發展機遇。
奔馳總投資超18億元的純電動車型升級改造項目在北京開工,馬士基總投資額超10億元的臨港綜合物流旗艦倉項目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啟動,空中客車簽署協議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今年前5個月,我國吸收外資5748.1億元,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5.9%和7.5%,一批含金量足、帶動作用強的外資項目加快落地。
外資企業加速布局,外資項目接連落地,得益于中國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今年1月1日,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正式施行,新增239條鼓勵條目,新增條目達到歷年新高;6月12日,海關總署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6條”;國務院近日印發文件,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備條件的5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相關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改革開放先行地迎來新使命……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會議指出,要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頂層設計,深化貿易投資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市場準入,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綜合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優化營商環境亦永無止境。我國將研究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外資的綜合性政策,進一步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促進內資外資企業務實合作。同時,抓緊評估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實施效果,研究縮減海南自由貿易港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等措施,擴大市場準入。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將長久不變,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情況下,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市場優勢會更加明顯。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