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關員打開電腦,登錄作業系統,只需輕點鼠標,東芝泰格信息系統(深圳)有限公司企業生產管理系統(ERP系統)中與海關監管相關的數據,便通過網絡傳回了海關,系統自動完成了數據的抓取、傳輸、物料清單轉換等工作。從人工核算到電子比對,深圳海關關員通過“互聯網+稽核查”作業模式,盤庫核查周期由幾個工作日縮短為幾分鐘,大幅提升了海關監管效率。
這是深圳海關開展“智慧海關”建設提升監管效能的一個日常工作場景。在國家發改委通報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深圳連續兩年被評為跨境貿易領域標桿城市,在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結果中,深圳“跨境貿易”指標排名第一。一系列舉措讓深圳外貿結構持續優化、穩中有進。
深圳海關按照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連續第4年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6月又出臺15條便利化措施,圍繞平臺智慧建設、外貿產業升級、暢通跨境物流通道、優化對企服務等4個方面,全力鞏固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成果,不斷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近年來,我國外貿企業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引入現代化ERP系統,企業希望海關在更多場景開展數字化、智慧化監管,更好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此外,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也迫切需要海關快速應對,推進順勢監管、智慧監管,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海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經過廣泛的行業、企業調研,深圳海關提出對接企業ERP系統,把企業ERP系統中集成的生產經營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管理流等全鏈條數據資源匯入海關大數據池,通過構建智能化分析模型加以綜合利用,以此積極響應企業創新發展訴求、實現精準監管。截至目前,該關已實現對接企業143家,覆蓋關區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保稅物流主要龍頭企業,2022年已對接企業進出口總值達1.7萬億元人民幣,占深圳關區當年進出口總值42.5%,監管效能大幅提升。
據了解,“深圳口岸營商環境講壇”今年以來已成功舉辦4期,深圳海關聯合市口岸辦、市商務局,以直播形式帶“政策干貨”,幫助企業用好用足惠企政策措施,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
在6月29日的“深圳口岸營商環境講壇”,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對鋰電池進出口要求、出入境特殊物品海關政策、跨境電商規范申報和實操流程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宣講政策過程中觀眾與海關業務專家實時展開討論和互動。
除此之外,深圳海關還充分發揮海關12360服務熱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95198服務熱線、中國海關信用管理微信平臺、“i深關”企業訴求響應平臺等各渠道作用,及時收集、辦理、反饋企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大力推進企業“問題清零”。
深圳海關最新應用的“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海運標準品分析功能模塊,通過整合海關、碼頭等多維度數據,使得整個通關流程完整展現,讓關員全盤了解通關時效情況,讓優化通關時間不再困難。支撐這項功能的“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讓企業、不同監管單位、碼頭、銀行之間高效快速地共享跨境貿易相關數據,形成多單位協作的新型監管模式。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