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內生于民、造福于民,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2023年7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做大做優做強民營經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民營企業扎根寧夏,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是創業創新最活躍、最有潛力的領域,已成為推動寧夏全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2021年公布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寧夏有2家企業上榜。雖然寧夏民營經濟體量在全國比重較小,但卻撐起了寧夏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截至2022年底,全區實有私營企業19.28萬戶、個體工商戶53.73萬戶。傳統行業如煤炭、冶金、建材、批發零售等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現代化工、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領域也不斷拓展,個體私營企業等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6%,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
2020年寧夏被賦予“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任,堅決落實“經濟要穩住”的重要指示,穩中求進打出了一整套強有力的“組合拳”,我區民營企業也乘此持續發力,不斷向高端化、數智化、綠色化發展。如:寧夏小牛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體系化支持,成功入選了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創新研發為引擎,不斷提升公司工藝技術水平和整體競爭能力,成為引領和推動行業綠色發展的典型。寧夏厚生記食品、英力特、海力電子等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機器人應用示范、綠色工廠,也都成為政府助企紓困,加大“數字寧夏”建設的典范。
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切實解決實際困難
為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難題,自治區強化政策配套,進一步完善法律政策體系,夯實民營企業發展制度基礎。修訂出臺《自治區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為中小企業在融資促進、創業扶持等方面作出了政策規定。為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制定印發《自治區關于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工作實施方案》《自治區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升競爭力的若干措施》《自治區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事清單》等,點面配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在退稅減稅上,全面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征、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半征收等政策。2022年,我區辦理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達247.3億元,其中,為民營企業退減緩稅費合計160.7億元,累計為參保企業減繳、緩繳社保費78.3億元,發放穩崗返還、失業保險金、技能提升補貼等8.06億元,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
持續深化政銀企合作,為民營企業注入金融活水。2022年,我區配套出臺金融支持政策,制定《金融支持穩經濟保增長促發展的若干措施》,充分發揮金融穩預期穩經濟穩市場的主體作用。截至2022年10月末,全區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670.82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52.93%。為加強精準對接強化融資服務,線上利用寧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撮合銀企精準對接,共發布融資需求71.21億元,累計解決融資需求617筆,金額合計39.84億元。
凝聚創新正能量,培育弘揚企業家精神
民營企業是創新發展的主力軍,也是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重要載體。為推進創新創業服務,我區創新“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以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168平臺為骨干架構,匯集示范平臺、示范基地、雙創特色載體和各類服務機構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服務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開展服務補貼券為企業降低服務成本,累計推動446家簽約服務機構為2801家企業提供工業設計、技術創新等服務,合同金額達5276萬元,為企業節約服務支出成本2284萬元。深入各地開展督幫一體穩保促工作,要求全區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實施四級包抓,日監測、周調度、月分析報告機制有效運轉,營造出鼓勵創新、容忍失敗的輿論環境和時代氛圍。
在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民營企業家增強愛國情懷、勇闖敢干,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以責任擔當投身科研創新上作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完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尤其對認定的“專精特精”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30萬元、100萬元獎補資金。同時,對優秀企業家的先進事跡加強宣傳報道,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家的榮譽感和社會價值感。
秉持初心向前進,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隨著我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出和落實,必將助力民營經濟提質升級。進一步推動寧夏民營經濟發展,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如建立市場準入壁壘投訴和處理回應機制等有力舉措,為民營經濟發展開路、破冰、除障。要著力破解融資難題。民營企業因自身規模小,導致融資渠道不暢,融資往往受阻。為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持續深化政銀企合作。其中,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創造良好金融業態;銀行要站高定位,不斷創新,改進服務;民營企業要誠信守法,規范經營,提升綜合實力。要強化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保障。一方面,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健全對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穩定的預期。另一方面,依法公開監管標準和規則,增強監管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可預期性,提高監管公平性、規范性、簡約性。民營企業自身要“練強內功”。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民營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提升核心發展驅動力。要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企業是企業家的立身之本,做好做精做強企業是企業家的重要使命。民營企業家要增強愛國情懷,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不斷拓展國際視野,激發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進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