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賀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照“統一規范、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的總體要求,全力唱好優化營商環境“重頭戲”,實現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為優化環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力的支撐。
當好“服務員”,做好“店小二”,助力交易高效快捷
一是全流程電子化交易“零跑腿”。充分運用“互聯網+”,推進公共交易全流程電子化,實行網上交易無接觸服務,讓市場主體足不出戶即可參與交易。自2021年起,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率穩步提升,到2023年已達100%;完成不見面開標項目742個,為投標企業節約7000萬元投標成本;面向市場推出的“移動辦公系統”,注冊使用的市場主體超過2000家,交易體驗更快捷、便利。二是拓展遠程異地評標運用范圍。推動遠程異地評標工作常態化開展,在實現工程項目遠程異地評標的基礎上,將遠程異地評標拓展應用到政府采購項目上。截至目前,市交易平臺完成遠程異地評標交易項目100余項,不僅提升了評標效率,還解決市本級專家資源不足問題,有效遏制專家權力尋租等不良現象,降低評委往返項目所在地的評標成本。三是實現CA證書互認。推動CA數字證書網上辦、全區通用,促進CA數字證書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相互認證,有效避免市場主體重復辦理CA數字證書,最大限度降低市場主體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為開展招標投標活動增加便利度。
破解“緊箍咒”,卸下“重擔子”,釋放市場主體活力
一是取消報名環節,投標“無障礙”。將獲取招標文件時間調整為從招標文件發出時間到投標截止時間,在此期間投標人均可獲取招標文件、提交投標文件和交納保證金即可投標,為企業提供了充分的響應時間,提高企業參與競爭力度,規范了公共資源交易秩序,使項目競爭更加公平、更加充分,促進了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健康發展。二是實行電子保函,資金“少凍結”。與繳納數額較大的投標保證金相比,投標企業選擇購買電子保函,既參與項目投標,又避免大筆資金被“凍結”,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切實為參與賀州市項目建設的投標企業減負增效。自上線以來,共開具電子保函128單,釋放投標保證金超過929.20萬元。三是開展流程監管,過程“全透明”。發揮好全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電子監管系統、不見面開標系統,實現行業主管部門在線對交易項目全覆蓋全過程監管,做到公共資源交易全程留痕、全程可溯。
繃緊“安全弦”,做好“防腐線”,筑牢交易防護網
一是切實落實網絡安全責任。以業務流程為主線,結合行業風險防控工作,不斷梳理、細化環節控制和防范網絡信息安全漏洞,建立網絡信息安全責任反饋和追溯機制,要求工作人員定期檢查各項系統及網絡安全相關設備,確保各項進場業務安全高效、平穩運行。二是創新建設“電子監督室”。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著力提升交易監管和服務質量效率。建設并投入使用全時音視頻監控的“電子監督室”。開評標監管人員可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對開評標現場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實時了解掌握評標區內外部人員活動情況信息,在不需進入評標室的情況下,即可以及時解決評審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問題。三是夯實黨風廉政建設保障。開發標前對代理機構和專家評委進行廉政提醒,并簽署廉政承諾書,提高廉潔自律意識,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嚴守黨紀法規和各項評標紀律,做到依法依規交易、廉潔交易、優質交易,強化職業操守,公開、公平、公正開展招投標工作。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