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區趙巷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成立于2001年,始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以推進標準化建設工作為重點,強化前臺綜合和后臺整合,更好地推動“高效辦成一事”;倡導網上辦、掌上辦、“隨申辦”,積極推廣網上辦理公共服務事項,在探索中深化“一網通辦”改革。
一、推進優化綜合窗口布局,提升服務“經辦力”。
開設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專窗。根據區工作安排,為方便趙巷鎮區域內企業、群眾辦事,自2020年6月1日起開設長三角地區服務專窗,提供檔案、民政、公安、醫保四個大類的服務事項,從17項增至190項。通過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專窗,將首批試點事項在可實施范圍內異地收件、由業務屬地部門完成辦理,通過專窗系統反饋辦理結果,實現線下就近辦理,提供異地通辦服務。
“一窗通辦”實行AB崗前后臺輪崗模式。目前,中心受理大廳已實現綜合窗口“百分百”,窗口工作人員也紛紛從“??漆t生”向“跨界醫生”到最后“全科醫生”轉型。按照“應用盡用”原則,12個條線部門、190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使用3.0系統受理操作,實行“跨部門”“無差別”統一受理,不僅在線上完成“一網通辦”,在線下也實現了從“一門式”到“一窗式”的跨越。并根據綜合窗口業務所涉及條線,工作人員業務經辦能力等考量,合理布局窗口,采取強弱搭配的方式組建AB崗前后臺窗口、服務臺輪崗,并定期組織全員學習綜合業務,全面熟悉業務受理能力。
二、優化“一站式”大廳服務布局,打造服務“硬環境”。
中心通過對服務大廳進行改造升級,提升政務大廳“一站式”功能以及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功能,不斷提升辦事群眾的便捷度和體驗感。
硬件升級更便民。對現有監控設備、老舊電子設備、辦公桌椅及大廳區域內各類設施進行了升級,使區域劃分更清晰明了,設施設備更溫馨、智能、便民。如:服務大廳電子顯示屏一改過去老舊低像素屏幕,實現滾動播放“一網通辦”等宣傳片和公益廣告。
智能化管理更便捷。新增集自動紅外測溫、排隊取號、實名登記、健康信息驗證等功能為一體的 “一碼通辦”智能取號設備。辦事居民只需出示隨申碼或身份證,就能實現一次亮碼、高效辦事;安裝窗口雙錄系統,全程記錄窗口工作人員和群眾在辦事過程中的語音和視頻,實現以監控促整改、以監督促提升。
便民設施更溫暖。服務大廳內設有母嬰休息室、便民服務點、休息區等便民設施,提供老花鏡、飲用水、常用藥品、手機充電等便民服務,設置便民書寫臺,提供各類材料填寫樣張,服務臺志愿者導辦、助辦、幫辦各類自助服務終端,使來辦事的群眾感受到線上辦事有速度,線下線下服務有溫度。
三、打通“數據跑腿”任督二脈,深化“一網通辦”影響力。
推行業務導辦服務,實現“一次辦”。在咨詢服務臺、自助服務區等區域配備志愿服務工作人員,從辦事群眾進入受理大廳起,就開啟全程導辦服務——提供輔助取號、審核材料、解讀政策、自助業務幫辦導辦等全方位服務;并且大力推廣“一網通辦”自助服務區線上辦理,全面推行能自助辦理就自助辦,通過“幫辦導辦”幫助群眾體驗政務“快服務”。同時,通過流程再造、電子證照調用、證照庫信息核驗、“兩個免于提交”、“一件事”辦理,最大程度減環節、減跑動、減材料,做到“一件事、一次成”。
加強村居服務平臺建設,推行“就近辦”。完善社區事務延伸服務機制,在轄區內共建成16家村居級服務中心,其中有6家可直接線上受理80項高頻便民事項,2家社區中心配置“一網通辦”自助終端機,均可自助辦理188項便民事項。通過理論培訓、實操輪崗、上門指導、檢查考核等方式,強化村居級工作人員實操技能,服務老百姓“就近辦”。
依托“一網通辦”平臺,走出窗口“幫您辦”。隨著“一網通辦”平臺不斷完善,在線下推進“一窗辦理”和線上“一網通辦”的同時,積極探索“代幫辦、上門辦”等貼心服務,通過村居級服務中心等基層延伸服務點收集、排摸,為有需要、有困難的群眾,通過“一網通辦”PC端,為其提供“上門幫辦”服務。
接力“數字化不掉隊”,流動學堂“教您辦”。中心 “8090”政務服務團走進村居、商圈、企業,開展一系列“一網通辦”——“隨申辦”APP功能普及活動,為群眾普及“隨申辦”各項功能及公共服務中的各項應用,推動“網上辦”“掌上辦”從“可辦”到“好辦、愿辦、實際辦”轉變。目前,共開展流動學堂教辦活動7場,惠及群眾500余人。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