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立足自身發展特色,廣州明確提出推動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系統謀劃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應看到廣州自身數字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在邁上“二次創業”的新征程上,廣州必須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以再出發的勇氣全力探索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廣州實踐,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制度性成果,打造引領型數字經濟產業集聚高地,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貢獻廣州力量。
目標與優勢
堅定打造數產融合的全球標桿城市。
一是推動發展勢頭較好的頭部企業加快成長為標桿企業,增強廣州數字經濟產業的影響力。二是推動發展潛力較好的中小型企業加快成長為尖刀型企業,增強廣州數字經濟產業的競爭力。三是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孕育數字經濟優勢產業,增強廣州數字經濟產業的特色性和根植性。四是加大力度推動軟件和信創、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鏈長制建設,引領廣州數字經濟產業鏈群規?;l展。五是著眼于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的需求,推動數字類平臺、創新性平臺和服務類平臺等平臺經濟發展,促進廣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持續壯大數字經濟產業優勢領域。
著力構建以數字技術應用業和數字產品制造業雙輪驅動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體系為目標,加快推動廣州數字經濟在全國形成明顯優勢和特色。依托廣州國際商貿中心優勢,推動數字創新技術與商貿、時尚、服務業等相結合,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和新個體經濟,做大做強互聯網應用、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等行業。根植于廣州產業基礎優勢,加快推動廣播電視及超高清視頻顯示、汽車電子、先進算力、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等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數字產品制造業。
潛力與方向
培育做優數字經濟新興產業領域。
依托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優勢,著眼于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需要和搶占數字經濟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加快培育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元宇宙等數字經濟新興產業。從趨勢看,這些產業領域是當前的熱點和重點,且正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發展期。從自身看,廣州基礎條件好、應用場景多、市場需求大,近年來陸續有新項目引進,發展速度較快、潛力較好,相繼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應進一步培育做優壯大產業規模,加快形成數字經濟產業新增長極。
加快促進中小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促進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將是廣州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壯大的關鍵。未來,應著力健全數字經濟產業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制度、發展狀況調查制度和發展評價制度,加強對中小企業結構化分析,分類制定企業培育名錄,強化資源、技術、人才、政策、市場對接等配套服務,孕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獨角獸企業和種子企業。引導和鼓勵支持數字產業創新型企業在滬深交易所科創板、創業板、主板,北交所或新三板上市掛牌。
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
借鑒先進城市經驗,優化研發設計人員和企業核心團隊獎勵政策,支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龍頭企業積極主動與廣州的國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聯合承擔國家數字經濟領域重大科技項目。運用“揭榜掛帥”“賽馬制”“打擂臺”等模式,鼓勵數字產業企業開展應用技術創新,將各類科技計劃傾斜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開展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推動企業快速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圍繞若干數字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未來產業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搶占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制高點。謀劃布局一批國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強數字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供給。
統籌優化數字經濟產業空間布局。
依托廣州科技創新產業軸和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帶的串聯作用,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核心、串聯起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重要片區和組團,推動形成全市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一盤棋”空間分布格局。眼下,應進一步統籌優化建設管理和招商引資機制,著力壯大數字經濟產業市場主體,加快提升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度和首位度。加大對全市數字產業相關園區的指導與支持,建設運營一批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孵化加速平臺,打造一批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提升重點園區產業孵化能力,打造特色孵化品牌。協同粵港澳大灣區周邊城市,加快培育新一代電子信息、軟件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數據交易、區塊鏈、數字創意等數字產業集群。
?。ㄗ髡呦祻V州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廣州城市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