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沈陽城市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是沈陽市整體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增強城市韌性、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著力點。2022年以來,沈陽通過“一網統管”累計處置城市管理問題197.36萬件,處置率達96.7%,驅動城市管理模式變革、管理方式重塑、管理體系重構、管理能力升級,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一網統管”沈陽經驗。
目前,沈陽“精細化管理”工作經驗被住建部向全國推廣,入選中國信息協會《2023數字城市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選編》,市城管執法局首席數據官7次受住建部、山西省住建廳、黑龍江省住建廳、遼寧省委組織部邀請,面向全國分享介紹“沈陽經驗”。9月8日,沈陽城市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高分通過住建部運管服平臺驗收,是繼青島、杭州后全國第三個通過驗收的城市。
不久前,市民趙先生遇到一件煩心事。他每日上班必經路口的信號燈被大樹遮擋,為此,趙先生將現場情況進行拍照并上傳到“沈陽智慧城管”微信公眾號,沒多久趙先生就發現路口的豎向信號燈改成了橫向信號燈,樹木遮擋的情況也不存在了。
在沈陽,像趙先生這樣市民隨時隨地參與城市治理的案例不在少數。垃圾隨處丟棄、施工噪聲擾民、道路設施破損……依托城市運行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平臺,沈陽市將群眾訴求渠道與專業問題處置部門打通融合,逐步建立起城市管理部門與公眾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和良性互動機制。
據介紹,沈陽城市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已經形成市、區一體化運行模式,覆蓋市內9區、765平方公里、51495個單元網格、1093個責任網格、4784個路長制管理路段,對258萬個城市部件設施進行統一標識編碼,接入9.6萬路智能感知攝像頭,完成對道路塌陷、管道破裂、文明施工等237小類城市運行問題的確權工作。同時,按照“兩級監督、兩級指揮、三級考核、四級聯動”的工作模式,沈陽建立市、區、街道、網格(路段)四級運行體系,聯通22個市級單位、378個區級單位、99個街道和1047個社區。通過“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技術融合”,促進“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協同運行。
在打通群眾訴求平臺之后,沈陽創新機制體制,制定《沈陽市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工作導則》,統一問題“發現—推送—處置—反饋—評估”閉環管理流程,實現協同聯動、高效調度。推行“人工+智能”的“雙輪發現機制”,在網格員巡查、路長檢查、考評員反饋、市民上報、媒體監督等人工發現問題基礎上,運用視頻采集和圖像識別技術,彌補人工巡查時間空間上的空白。創新“確權問題平臺法定、疑難問題部門商定、推諉問題領導拍定”的“三定派遣機制”,確權問題可以通過扁平化流程,秒派一線人員,疑難問題和推諉問題派遣至責任部門時間不超過2小時。
目前,沈陽一網統管平臺覆蓋市政、園林、市容、環衛、亮化、執法6個行業,建設執法辦案、智慧園林、規范挖掘、戶外廣告等管理應用系統。聚焦城市精細化管理業務需求,開發出“控渣土”“掃凈路”“好店鋪”“柔性執法”等智能應用場景。開通便民信息查詢服務,以市民需求為出發點提供店鋪、游園、公廁、停車場等多個查詢服務。利用“沈陽數字城管”微信小程序把暴露垃圾、車輛亂停放等問題管理流程,變為市民看得見的解決過程,累計響應市民訴求32.93萬件,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遵循“人民設計師”制度要求,讓市民廣泛參與口袋公園、背街小巷、老舊小區等城市更新項目,共征集市民建議16萬條,全面提升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品質,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