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市紀委監委緊盯優化營商環境各項重點任務落實,持續強化政治監督、做實日常監督,督促各職能部門(單位)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著力破解影響營商環境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推動各項惠企助企政策落實落地,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推動工作措施再完善。及時制定《吳忠市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吳忠市落實<自治區2023年營商環境提質升級行動方案>任務清單》,全方位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建立班子成員牽頭負責、黨風政風監督室統籌協調、監督檢查室+派駐機構聯合監督的工作機制,印發《政治監督工作方案》,制定19個“是否”落實標準,將項目審批、政務服務、市場監管等關鍵領域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工作作為監督重點,以有力有效監督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5個縣(市、區)紀委監委積極行動,全面安排部署,深入有關部門、企業開展調研走訪、實地監督,形成縱向聯動、橫向協同工作格局。

  推動問題整改再落實。采取“四不兩直”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赴企調研,發放《吳忠市優化營商環境調查問卷》,全面了解企業對全市干部作風、政務服務效能、重點職能部門(單位)的滿意度,全面掌握有關部門(單位)履行監管職責、牽頭任務推動等情況,切實壓實行業部門單位監管責任和園區屬地責任。聯合有關職能部門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先后對12個承擔優化營商環境任務分工的市直部門(單位)、4個工(農)業園區及多家企業開展全覆蓋式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市直部門(單位)優化營商環境牽頭任務落實、惠企助企政策制定推進,工(農)業園區領導班子部署任務推進、惠企助企政策落實、重點項目推進保障等情況,現場反饋政策支持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等方面問題,指導并督促各有關單位查補漏洞、增補措施、糾正偏差,全方位監督保障“七個環境”優化完善、“31條”“24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推動服務質效再提升。堅持日常監督、派駐監督綜合發力,通過列席會議、跟蹤監督、聯合監督等方式,督促市工信、發改等部門深入實施《工業企業困難問題直達解決制度》等,選派30名處級領導和70名年輕干部,“一對一”聯系服務民營企業,收集企業突出困難問題40件,辦結28件,全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和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聚焦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等重點內容和關鍵環節,督促市審批服務管理、政務服務中心等部門深入落實企業登記便利措施,推廣企業開辦“零成本”,實行全程網辦、半日辦結,企業開辦網辦率提升至90%以上。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健全“易辦·吳優”政務平臺功能,申請材料、辦理環節、辦理時限分別壓減53%、43%和63%。聚焦政策措施落實兌現,跟進監督惠企利企措施落實情況,督促市金融工作局制定《綠色金融助推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市實施方案》,全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聯合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全程監督保障中國面食博覽會暨第三屆吳忠早茶美食文化節、“樂購吳忠·惠享生活”消費季等活動,帶動消費31.8億元。

  推動清廉助商再深化。緊盯節日節點關鍵環節和“不吃公款吃老板”等突出問題開展明察暗訪,著力排查公職人員在履職盡責、服務企業、政商交往等方面的“四風”問題,嚴肅查處違規收送禮品禮金、接受吃請等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12起,處理12人。持續深化工程建設政府采購、國有產權交易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堅持抓懲治震懾不放松、正風肅紀不停歇,從嚴處理領導干部違規插手干預工程建設招投標、擾亂市場秩序等問題,立案29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2人,鐵紀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統籌開展“6+4+N”廉政警示教育周活動,分批次組織糧食購銷、國有產權土地礦業權交易、國資等重點領域、關鍵崗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先后到吳忠監獄、職務犯罪庭審現場接受教育,不斷夯實優化營商環境的廉潔根基。持續深入推進清廉吳忠建設,統籌開展清廉“七進”創建活動,新增打造46個清廉示范點,推動清廉建設向各行業領域不斷延伸,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清風正氣。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