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誠信”二字值千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歷來言必信、行必果。

  信用價值如何由“無形”變“有形”,成為可感可觸的便利?我市結合“一枚印章管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信用審批”改革,不斷更新信用理念、信用制度和信用服務,持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

  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全市新增各類經營主體17萬戶?!耙痪W全辦好”、首創“審檢聯動”服務、“證照分離”改革、培育市場主體等多項措施屢屢被表揚,并作經驗推廣。11月14日,第五屆“新華信用杯”全國信用優秀案例暨信用應用場景優秀微視頻評選結果在第五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我市選送的市審批服務管理局《推行信用承諾 提升審批效能 全面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獲評全國優秀信用案例,再一次擦亮了全市營商環境名片。

  立足簡政放權——

  拓寬“放”的信用思路,用規范找準“著力點”

  簡政放權,考驗著治理的智慧。我市堅持“該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加強頂層設計,精準施策、信用分類、規范管理,在“規范”上下功夫、在“放寬”上求突破,以簡政放權“減法”換市場活力“加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實行事項清單動態管理——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準入服務四種類型,對照國家、省527項事項,梳理市、縣兩級“證照分離”改革事項清單99項,按照“四扇門”標準,全部對應承接,其中,直接取消審批4項,審批改為備案2項,實行告知承諾23項,優化準入服務70項。

  創新“容缺等級”信用承諾制度——建立“承諾—踐諾”監管閉環舉措, 由企業所在地對相關情況作出書面“信用承諾”說明,并在規定期限內追交缺少的材料,大幅縮短準入時間。

  推行信用承諾文本標準格式——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統一設計標準模板,制定標準格式,編制承諾書。市場主體自愿作出書面承諾,當場發證準營,節省開辦時間一半以上。

  圍繞政務服務高頻量大的市場主體注冊登記業務,我市通過“信用+秒批秒辦”,讓誠信真正成為“事好辦”的“密鑰”,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助推器”。

  全面優化服務——

  提升“服”的信用能量,用創新營造“閃光點”

  不久前,山西嶺崢食品連鎖有限公司委托人張海麗在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時,市審批服務管理局按照“低風險食品生產許可告知承諾制”,通過信用承諾當場審批發放《食品生產許可證》。

  現場審批、當場辦證,以信用評價為基礎,“批得快”的便利讓張海麗連連稱贊:“信用審批就是好!讓我們企業享受到了更快速、更便捷的審批服務,大大節省了辦證時間?!?/p>

  山西嶺崢食品連鎖有限公司審批業務辦理的快捷高效,正是我市深入推進“信用審批”改革、打造極簡極速審批新模式成果落地的一個縮影。

  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我市做到“四個再突破”——

  告知承諾再突破。在省政府規定的22個“實行告知承諾”事項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將“優化審批服務”事項中的39個事項納入到“實行告知承諾”事項的范圍,使“實行告知承諾”事項占所涉及的許可事項總數的比例由22.22%提升到61.61%。

  優化服務再突破。整合許可事項、整合申報材料、整合辦理流程,推行“一表備案、部門代辦”、一件事一次辦、行業綜合許可創新舉措,實施“申請表格制式化+申請材料格式化”的“標準件”服務,承諾時限減少60%以上,極大提高審批效率。

  主動服務再突破。打造晉中政務服務“晉心辦”品牌,圍繞市場主體“培育、開辦、建設、運營、退出”5個階段,針對招商引資、市場主體準入等10類內容,為市場主體提供全生命周期集成化、全鏈條服務。尤其是在全國率先設立“金融首貸、質量發展、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服務窗口,建立企業全量名單和已貸款企業名單“兩張名單”推送機制,向未貸款企業針對性提供服務。截至9月底,全市銀行機構當年獲得信用貸款的主體數量43679個,發放信用貸款余額696.03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獲貸數量33058個,信用貸款余額117.14億元。與此同時,創新信用修復方式,建立失信市場主體信用修復工作臺賬,優化修復流程,縮短修復初審環節處理周期,從去年的三天一審機制調整為一天一審。

  部門協同再突破。突出聯動機制,全國首創審檢聯動,并制定了全國第一個地方服務標準,“三部門”(審批服務管理局、市場監管局、綜合檢驗檢疫中心)“四同步”(專家服務、現場核查、延伸服務、信息共享四同步)“一站式”技術服務,為企業從開辦到生產運營壓縮了6個月時間。加強政銀合作,在全市各銀行網點推出“營業執照多點幫辦”服務,打造“一刻鐘辦照圈”,在銀行網點開展全代辦服務,目前全市銀行幫辦網點達到300余個。開展延伸服務,對全市25個“雙創”孵化基地開辦企業、登記注冊個體工商戶,建立聯系人和常態化培訓制度,全市已開展“一站式”幫辦服務3100次。

  強化放管結合——

  優化“管”的信用深度,用監管堵嚴“風險點”

  我市始終把做好審批和監管的有效銜接作為重中之重,從強化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做到放管結合、放管并重、寬進嚴管,同步強化信用懲戒,全力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聚焦優化政府管理,全面推行“清單+告知+承諾”改革,應用區塊鏈思維,建立登記注冊、行政審批、行業主管相互銜接機制體制,強化信息歸集共享,全市歸集企業信息百萬余條,共享應用達到20%以上,企業辦事創業更便利、更快捷,政府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聚焦加強部門監管,構建協同監管格局,健全跨部門、跨區域協作機制,實施分類監管,對一般性企業實行部門聯合監管,做到監管到企“最多跑一次”;對創新性企業,落實和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對重點領域實行重點監管,對告知承諾事項要及時跟進監管。

  聚焦強化誠信管理,建立政務征信體系,完善誠信管理制度,制定《不履行承諾撤銷行政許可決定程序》,重點對告知承諾辦理事項強化事中事后核查和監管,對在核查或日常監管中發現承諾不實的、不履行承諾的,依法終止辦理、責令整改、撤銷決定,并予以處罰,對嚴重違法經營的企業,依法撤銷、吊銷有關證照,實施市場禁入措施。

  放眼全市,信用審批改革正駛入“加速區”。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助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我市將在全面做好信用歸集管理上再下功夫,在深化信用領域應用上再下功夫,在全力打造信用政府建設上再下功夫,持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進一步探討城市信用建設有效路徑、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貢獻晉中力量。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