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廈門國際航運中心的廈門自貿片區綜合服務大廳,也是廈門口岸聯檢中心。眼前的服務大廳沒有想象中的人頭攢動、人聲鼎沸。其背后,是我市著力提升口岸通關環境,積極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生動寫照。
改革開放以來,廈門進出口貨物業務飛速發展。面對跨境貿易的卡點堵點,廈門不斷深化改革創新,降費、提效、促便利,口岸通關效率提升顯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如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紛繁復雜的口岸業務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決方案,“數字口岸”串聯外貿全流程,讓進出口貨物“跑”起來,物暢其流,貨通全球,跨境貿易駛上“快車道”。
憶當年 門庭若市的報關中心
從廈門自貿片區綜合服務大廳往南行走數百米,便來到集同海關東渡辦公區,這里是曾經的廈門港聯檢報關中心。
時間的齒輪緩緩向前。20世紀90年代的廈門,對外貿易快速增長。1995年8月1日,位于長岸路59號的廈門港聯檢報關中心應運而生。當時,該中心實行駐地口岸部門聯合辦公,為進出口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開創全國先河。
“這里每天都門庭若市,大量企業人員前來辦理業務,報關窗口前常常擠滿了探頭探腦的報關員,中心一天高達2萬人次進出?!弊哌M20多年前的辦公場所,原廈門港聯檢報關中心管理服務處主任李文炳回憶道。
廈門港聯檢報關中心成立前,各個聯檢單位分散在廈門各地,貨主辦理一票貨業務要跑6個地方,用時6天才能通關放行。李文炳說,中心成立后,各口岸部門聯合辦公,貨主一天內就可以把通關手續辦完,整整縮短了5天。
福建省廈門報關協會秘書長范國強彼時負責廈門航空的報關業務,是廈門首批持證報關員。他清楚地記得,以前報關業務全部依靠手寫,報關員們趕在截單前最后幾分鐘,遞送裝在一個個筐里的審批材料,“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業務逐漸電子化,發展到現在‘單一窗口’‘數字口岸’,營商環境越來越好?!?/p>
走現場 “門可羅雀”的單一窗口
12月5日上午9:30,廈門申悅關務科技集團公司的報關員輕點鼠標,一批總價1萬多美元的衛浴產品輕松完成審批。中午12時截單后,這批衛浴產品將登上貨輪發往印度。
“要是在以前,這批貨物可能面臨趕不上船的風險?!睆B門申悅關務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李韙1996年入行,對曾經的報關景象記憶猶新。
在廈門申悅關務科技集團公司的電腦中,李韙隨機打開一條最近的報關單,從17時46分8秒接受申報,到17時47分15秒放行,用時僅67秒?!艾F在有了‘單一窗口’,貨物進出口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跨境貿易便利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彼f道。
變化源自廈門自貿片區成立后推出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所謂“單一窗口”,就是企業只要和一個“窗口”打交道。平臺啟用前,企業需要登錄多個系統,填報多張單據,多次往返口岸監管部門和服務機構之間,環節復雜。平臺啟用后,企業通過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一次性遞交滿足監管部門要求的標準化單證和電子信息,監管部門處理結果通過單一平臺反饋給申報人,實現“一個窗口、一個平臺、一次申報、一次辦結”。
李韙說,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助力下,企業不但節省了原來多次錄入、來回各部門所需的人力成本和費用支出,而且準確性、時效性大幅提高。他指著辦公室對面的廈門口岸聯檢中心,笑著說道,“這里已經從‘門庭若市’,變為‘門可羅雀’了?!?/p>
貨物申報時間最快減至5分鐘,船舶申報時間減至5分鐘,船舶滯港時間縮短至2.5小時,貨物驗放效率縮短至最快6秒……以“單一窗口”建設為抓手,我市梳理貿易鏈條,通關時間不斷壓縮。截至2022年12月,廈門關區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23.96小時和0.89小時,較2017年分別壓縮78.16%和95.99%。
看巨變 爭分奪秒的數字口岸
在廈門海天碼頭,滿載出口貨物的集裝箱車一駛入閘口,司機就會第一時間接到分流的短信指令,并按要求直接把車開往海關指定區域,不用再中轉和等待。15分鐘就可“一步到位”。
這個今年4月在廈門數字口岸平臺上線的“智能云分流”功能很受企業和碼頭的歡迎。據悉,該功能解決了以往出口貨物在碼頭流轉程序繁瑣、用時較長的問題,貨物在碼頭內裝卸和運輸的次數減少50%,時間壓縮90%。
去年2月以來,廈門全面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轉型升級,啟動了數字口岸平臺建設,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廈門海關等多家單位,聚焦企業通關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推出了一系列數字化、集成化的創新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快推進口岸數字化轉型。
不僅要“爭分”,更要“奪秒”。圍繞海運物流鏈全流程可視化,平臺通過卸船分流、過卡分流、拼箱直提等智能云分流模式,簡化裝卸流程,減免過卡環節,優化運輸動線,大幅縮短貨物在碼頭周轉和堆存的時間,讓進出口貨物“跑”起來;聚焦航空物流進口查驗環節,平臺創新航空貨運“機邊分流”模式,實現空港“通關+物流”全鏈條信息互聯互通,釋放企業人力物力,為企業帶來“無感”通關新體驗。
“對外貿企業來說,通關時間少一分鐘,企業競爭力就多一分?!睆B門自貿片區管委會信息化服務中心主任吳志強介紹道,廈門已完成數字口岸平臺211項功能建設,其中10多項為全國率先的創新舉措。目前平臺正在進行全面推廣試運行,待全面上線后,可以幫助企業作業效率提升50%以上,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1.5億元,助力廈門外貿促穩提質。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