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濟寧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以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招標投標領域營商環境中的堵點、難點、痛點,精準發力、精細服務,創新舉措,積極推進,始終堅持為各方交易主體構建“交易全程電子化,交易服務便捷化,交易行為規范化,交易流程標準化”的營商環境。2022年度全省市場主體滿意度調查,濟寧市在招標投標指標中名列全省第三位。中心被表彰為“2022年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成績突出單位”。
一、建章立制 致力筑造規范便企服務體系
一是制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規范》,于今年3月6日起正式施行?!兑幏丁分饕獜姆諆热菁耙?、服務質量評價與改進等方面對平臺服務進行了規范。其制定為平臺服務有章可循、標準操作筑牢了堅實保障,構建了濟寧市標準化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流程,規范了市縣兩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推動了平臺服務水平與效率的提升。
二是為進一步降低招標投標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等七部門單位聯合印發《關于鼓勵減免投標保證金降低招標投標交易成本的通知》,對濟寧市內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鼓勵減免投標保證金。對政府投資的交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鼓勵招標人對信用方面符合要求的投標人減少或免收投標保證金。對交通、水利建設領域以外的政府投資項目,鼓勵招標人降低投標保證金收取比例,最高比例由項目估算價的2%降為1%,且不得超過有關文件規定的最高限額。依法必須招標的房屋市政、交通、水利、農業農村等單項合同估算價1000萬元以下的政府投資項目,試行免繳投標保證金。
三是規范見證服務流程,結合中心工作實際,形成《濟寧市公共資源交易見證服務工作清單》,根據工程建設項目、政府采購項目、自然資源項目、產權項目四大交易類型的業務特點分別編制單項清單,見證服務范圍貫穿各個交易環節,共形成155條見證內容,對實現見證服務標準化,提高見證服務效率,提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為方便各交易主體參與濟寧市公共資源交易項目,提高交易效率和便捷度,重新梳理修訂《濟寧市公共資源交易業務工作規程》《濟寧市公共資源交易“不見面”網上辦理事項清單》,進一步優化完善流程節點。
五是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求,對標先進地市,結合濟寧市公共資源交易現狀和發展,聚焦各方交易主體的需求,中心與發改委、住建、交通等9部門聯合制定出臺了《2023年濟寧市優化招標投標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方案》,明確了實施創新提升行動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持續提升招投標交易電子化、服務標準化、監管智能化水平,提高招標投標事項便利度與交易主體滿意度,打造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招投標市場環境。
二、優化創新 聚力打造智慧高效交易系統
一是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檔案管理系統。通過與公共資源交易系統、音視頻監控系統對接,實現了項目交易數據自動歸集、智能存儲、管理查閱的智能化和一體化;按照交易項目逐一進行歸檔,自動獲取項目從進場到合同簽訂全過程產生的所有交易文件、圖紙、清單附件、開評標信息、中標信息、音視頻等資料,確保了項目檔案資料的完整性。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有效解決傳統紙質檔案歸檔困難、數量繁多、檢索效率低、保存成本高等難題。自上線以來,共歸檔項目16428個。此系統獲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并被國家發改委予以推廣。
二是在全省率先開發并啟用專家評審費在線支付系統,實現專家費在線充值、在線支付及支付費用明細查詢等功能,有效規避了代理機構與評審專家的直接接觸,解決了專家評審勞務報酬發放之后無票據、遠程異地評標費發放不便等問題。自運行以來,共完成2877人次總計243.94萬元支付。此系統獲得了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創新舉措被國家發改委予以推廣。
三是推出“智慧在線客服”功能,提供智能管家式精準服務。智慧在線客服系統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改變傳統的咨詢方式,實現了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平臺的無縫結合。智能客服通過提供人機互動專屬窗口,進行人機對話、互動引導,從而快速識別用戶辦事需求,具有響應速度更快、服務推送更準、用戶體驗更優的特點。智能客服24小時在線“不打烊”,實現響應“零等待”,在高效處理大量咨詢問題同時有效減少客服人員工作量,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和群眾滿意度。3月上線至今,智能機器人自動解答問題17532條,人工解答問題6533條,受理工單1479條。
四是為拓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范圍,研發“企業閑余”交易平臺,并于2023年4月在經開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上線運行。目前已建成以正向競價和反向減價為主體的應用場景,為民營企業閑置資產交易和采購活動拓寬了服務渠道,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至今已發布交易標的28個,交易金額832萬元。破解了民營企業閑置資產供需渠道不暢通,采購成本高、資源利用效率低等難題。
五是實現電子營業執照在公共資源交易系統中的認證登錄。中心積極與市場監管局、大數據中心等多部門開展對接,獲取電子營業執照系統的相關接口,歷經研發、測試,于7月19日上線。各交易主體可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應用進入電子營業執照小程序,驗證執照并掃碼授權登錄系統,辦理公共資源交易事項,不再局限于賬號密碼、CA證書等傳統登錄方式。
三、多措并舉 全力營造公平公正評標環境
一是深入推進遠程異地評審常態化,通過畫面同步直播、語音通話實時交流、在線同步評審打分、在線確認評標結果、網上電子簽名等信息技術實現評標專家在不同地區完成項目評審活動,促進優質專家資源跨地區、跨行業共享,降低專家被“圍獵”的風險。同時在遠程異地評審模式上繼續拓展,由原來的1主場1副場的“1+1”模式,向1個主場多個副場的“1+N”模式邁進。今年以來完成市域內遠程異地評審項目639個,省內跨地市項目12個,跨省項目2個。
二是優化專家自助評標系統,上線了“流程式智能輔助評標”系統模塊功能,同時實現了與省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及評標操作規范相統一。智能輔助評標系統通過便捷的操作和全面的輔助工具,讓專家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揮在難度高的評審點上,使評標質量更優,評標過程更順暢。
三是推進招標投標智慧化監管。建設“云視通”公共資源交易數字見證平臺,并在評標區外專門開辟數字見證室。數字見證管理平臺將交易系統、影像監控、拾音設施、智能門禁、在線詢呼、語音文字識別轉換等軟硬件設施無縫對接、完美融合,使評標區域與數字見證室互聯互通,實現數據實時匯集、全程監控、實時記錄、動態反饋的“一張網”布局,變傳統的“一人一標”現場見證為“一人多標”數字見證,既提高了見證質量和效率,又避免了近距離接觸可能帶來的廉政風險。同時運用科技手段,豐富專家自助評標系統功能,通過電子清標、IP與MAC地址雙比對、技術標暗標錯位評審、打分超限預警等信息技術,防范圍標串標,促進評標結果公平公正,提升公共資源交易監測預警自動化能力,規范交易主體行為。
下一步,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將持續優化招標投標領域營商環境建設,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招標投標全流程電子化
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一地注冊、全省通識”。配合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照統一標準規范向省平臺匯聚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主體信息,實現在濟寧市注冊后可免密登錄至全省各市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系統。同時推動使用電子保函,鼓勵降低電子保函費用。
?。ǘ┏掷m推動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應用
制定關于遠程異地評標的服務制度,規范遠程異地評標活動。開發專家就近評審調度系統,使評審專家可在系統內選擇就近的交易中心參與評標,減少路程時間及人為干擾,最大程度地實現全市交易中心場地集約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
(三)加強對縣(市、區)分中心的統籌指導
結合優化營商環境要求和當前重點任務推進落實情況,統籌安排,確保市縣統一,促進全市優化招標投標營商環境工作規范有序推進。深入縣(市、區)分中心指導業務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不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工作人員從業能力水平。
?。ㄋ模┘哟髮藢W習力度
立足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要求,認真學習研究國家、省、市有關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與部署,針對本指標工作中存在的弱項,學習其他地市先進經驗做法,緊盯創新成果,確定學習目標,尋求工作突破。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