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個體工商戶信用建設,推動建立和完善個體工商戶信用評價體系,引導金融機構提供適合個體工商戶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日前,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委、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聯合印發《天津市個體工商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引》(以下簡稱《評價指引》)。
據了解,天津市個體工商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面向在天津市登記且正常經營的個體工商戶開展,共涉及基礎信息、資質認定、行業監管、履約踐諾、社會責任5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指標,多維度反映個體工商戶綜合信用狀況,市級公共信用機構按月對評價主體信用等級進行動態調整。
《評價指引》首次明確了天津市個體工商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的內涵、對象、適用范圍及評價標準,為規范高效開展個體工商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有序推動評價結果創新應用提供了必要支撐。
據天津市發展改革委信用建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綜合評價指標設定過程中,考慮到個體工商戶經營靈活性大、生命周期短等特征,兼顧全面性、科學性、適配性和實用性,突出三方面特點。一是體現“經營主體+經營者”強關聯特點。在基礎信息、社會責任維度下,納入了經營者榮獲表彰獎勵、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被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等部分反映經營者信用狀況的指標項,以此引導個體工商戶經營者誠實守信;二是強調“正向激勵+負面約束”雙向同步推進。通過資質認定、紅名單、榮譽表彰等指標實現對個體工商戶守信踐諾的正面引導,通過行政處罰、欠繳記錄、嚴重失信等指標強化對個體工商戶的信用約束;三是突出“監管+服務”雙提升目標。將反映經營情況的登記信息、異常經營信息、司法記錄信息等納入指標項,以信用監管手段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同時,聚焦個體工商戶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通過公共事業、社保、公積金等指標直接或間接了解個體工商戶經營現狀,為更好服務個體工商戶經營發展提供“晴雨表”。
個體工商戶綜合信用評價,以海量公共信用數據為“數源”、以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為“數基”,評價結果可供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參考使用,以促進政務服務、金融扶持更高效觸達廣大個體工商戶。隨著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數據來源的進一步豐富、數據規模的持續擴大,個體工商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將持續迭代優化,評價結果將更加精準有效,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延伸。
下一步,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將圍繞個體工商戶公共信用評價與應用場景形成合力,聚焦信用融資、政務服務和信用監管等典型應用場景,創新應用信用評價結果為個體工商戶融資貸款“引資蓄力”,讓信用監管“精準賦能”,使政務服務“降本增效”,進一步優化天津市營商環境,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