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檢察機關整合數字檢察功能平臺,以更好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在海絲中央法務區泉州片區“數智檢察中心”打造“親清護企”大數據服務中心,集合四大數字平臺,對內輔助司法辦案,對外服務民企發展。
泉州市檢察機關主要做法包括:以合規查詢助企防范風險。建立“企業及企業從業人員合規(刑事)數據庫”,在履行查詢審查程序、確保查詢結果精準、規范安全使用前提下,幫助經營主體從事交易、企業從業人員任職審查提供查詢、驗證等數據支持,附加“企業法律風險自檢系統”,涵蓋企業常見合規風險,企業可自助通過線上體檢排查合規風險點。
以信用畫像助推包容審慎。打造“司法+征信”輔助辦案平臺,打通政務數據和國家信用數據輸入檢察業務應用系統的通道,為企業金融信用和公共信用“精準畫像”,作為對涉案企業社會調查材料的補充,擴展民事涉訴、行政處罰、經營異常、不良貸款等對刑事司法政策適用有重要影響的外部數據,加強精準司法的客觀判斷維度,以實現對涉企案件、事項的分類、分層處理,精準落實寬嚴相濟的惠企刑事政策。
以數據解析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質效。對外協同市場監管局將“泉州商標品牌網絡保護系統”升級為“泉州市知識產權網絡監測系統”,開展網絡打假維權的前期監測、電子存證、落地核查、本地查處、異地協查等,幫助泉州品牌解決跨域(異地)和跨網(電商平臺)打假難、維權成本高等問題,可供企業自助開展線上網絡保護監測使用;對內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監督系統”,以打擊涉知識產權惡意訴訟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對本市涉知識產權訴訟案件進行數據采集及分析,完成從發現線索、解析數據、智能預警到開展監督的閉環,實現知識產權案件四大檢察監督全覆蓋,推動訴源治理。
以征信查詢服務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建設。借力兩岸征信大數據互聯互通服務機構的獨特技術優勢,幫助解決臺胞臺企在大陸申辦銀行卡難、貸款難等金融痛點,助推臺胞臺企信用大數據在大陸的金融與司法應用,促進金融政策和刑事政策惠及臺胞臺企。
上述做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惠企護企促發展。今年,泉州全市檢察機關運用“司法+征信”平臺共查詢610份涉案企業信用報告,累計對犯罪情節輕微的21家民營企業、46名經營者依法不起訴或建議適用緩刑。協同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區域網絡打假維權200多例,案值超2億元,挽回損失5000多萬元。
數據挖潛強化類案監督。利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監督系統”基于多源數據集成分析,篩查出惡意訴訟可能性較高的案件105件,涉案企業2家,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2份。洛江區人民檢察院針對泉州某貿易有限公司惡意注冊商標并提起訴訟,向市場監管部門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推動市場監管部門對全區11家商標代理機構的檢查全覆蓋,組織全區17家龍頭企業召開專項宣講會,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深挖個案實現治理延伸。結合司法辦案,梳理整合涉企犯罪常見問題,主動為20余家企業提供“合規體檢”,制發檢察建議16份,堵塞經營管理漏洞50余條。豐澤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某知名物流快遞企業泉州分公司3名員工私自為客戶添加高額保價從而騙取業績提成方式侵占公司財產87萬元的案件過程中,針對物流快遞企業特點梳理出寄件企業、收件企業、計酬方式為“保價”、員工信息和員工提成五個數據要素,通過大數據篩選碰撞幫助該公司排查出類似情形人員8人,挽回經濟損失160萬元。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