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積極參與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全力提升政務數據共享應用能力,著力打破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數據壁壘,推動社會治理效能提質增效。
一、夯實數據底座,打通共享交換通道。一是搭建數據要素體系。以“數據需求”“場景建設”“數據標準”維度統籌建設數據資源中心,建成人口庫、法人庫等六大基礎庫及智慧治理中心、智慧城管兩大主題庫,以及大數據基礎支撐平臺、共性能力平臺,形成全市數據湖、基礎庫、行業專題庫等數據資源池,實現政務數據由“管道式”向數據資源池沉淀升級轉變。截至2023年11月,數據湖已匯聚數據22.93億條,通過清洗和數據治理形成有效數據5.68億條。二是建立數據資源通道。建立資陽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施《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指南》《公共信息資源標識指南》2項地方標準數據規范。推動3個縣(區)、高新區、臨空經濟區及市級有關部門(單位)政務數據匯聚歸集,發布共享資源目錄1萬余個、開放資源目錄6000余個,數據容量超44億條,為信用服務、衛生健康、教育科技等領域提供數據支撐。三是打通數據回流通道。按照需求導向、應用牽引,聚焦政府管理和企業群眾高頻辦事場景,建立“國家—省—市”三級協同的數據回流供需對接機制。申請國家部委數據接口131個,申請省級政務數據505條,在人口、社保、土地等高頻辦事場景進行數據在線查詢或核驗,進一步精簡辦事材料。
二、完善機制體制,規范供需交換模式。一是強化政策規范引領。印發《資陽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采集規范》《資陽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接口規范》《資陽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安全管理規范》等5個共享平臺操作規范,明確政務信息資源管理制度、數據上傳標準規范、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采集規范。制定實施《資陽市政務數據安全管理制度(試行)》《資陽市政務數據安全應急預案(試行)》2個安全管理試行制度,保障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安全運維管理。二是建立數據供需機制。在資陽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開放平臺建立面向各部門(單位)、企業和個人的數據需求申報“綠色通道”,定期發布《資陽市數據共享資源供需清單征集函》《資陽市數據共享資源供需清單》,收集各行業部門(單位)數據需求1300余條并對接落實,推動水電氣、停車等高頻關聯政務事項辦理的非政府數據共享開放500余條,有效簡化水電氣審批流程事項。三是建立審核發布機制。落實數據兩級審核、發布機制,由各縣(區)、部門(單位)收集的庫表、接口數據指定專人初審,按照敏感度和屬性維度對數據進行分級分類,由共享平臺管理員終審后發布。今年以來,印發《資陽市政務數據共享開放推進工作月報》3期,對數據質量進行評估考核,開展點對點培訓指導活動90余次,全面提高全市政務數據共享開放工作。
三、強化數據運用,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一是為智慧治理中心提供決策輔助。調用資陽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信息資源391條,接入系統113個,匯聚數據7759萬條,建成經濟運行、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和同城發展6大領域智慧應用。在“決策一屏”基礎上推動10個重大專題數據統一研判分析,不斷推進系統跨部門、跨區域協調聯動。二是為城市綜合治理全面賦能。常態化匯聚12345網絡理政平臺、物聯網感知平臺等政務數據,全面賦能資陽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通過數據共享、精準分析、一體化指揮協調,實現統一受理、分撥案件,有效提升城市綜合治理事件處置能力。今年以來,有效處理城市綜合治理事件3000余件,案件按期處置率達90%以上。三是為綜合治稅大數據平臺提供保障。依托資陽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匯聚各部門(單位)財稅相關政務數據200余條,通過數據共享盤活涉稅數據資源,強化數據挖掘應用,為資陽市綜合治稅大數據平臺運行提供數據支撐,推動“以票管稅”向“以數治稅”精準治理轉變。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