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州市寧津縣財政局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推出六項創新改革舉措,持續激發企業的活力,進一步提高工作標準,確保優化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
落實政采政策“功能化改革”。“預留份額+評審優惠”雙推進,加大政府采購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將預留份額比例提高至45%,對貨物服務采購項目非預留份額采購項目包,將小微企業價格扣除比例提升至10%—20%,鼓勵按照最高扣除標準執行;在政府采購意向中提前明確面向中小企業采購的具體項目。目前,授予中小企業政府采購合同占比達91.71%?!疤岣哳A付+融資貸款”雙提升,將政府采購預付款比例提高至30%,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融通功能,打通“政采貸”的各個環節,截至目前,通過“政采貸”累計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1934.1萬元?!扒謇肀趬?信用承諾”雙保障,持續清理排斥或限制公平競爭行為,禁止任何單位出臺各種限制、排斥中小微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隱形門檻,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切實減輕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成本。
實施數字采購“全過程改革”。實行采購意向“應公開、必公開”,目前政府采購項目意向公開率達100%。在全市首創制定《寧津縣政府采購項目遠程異地評審試點工作流程(試行)》,打造“評審項目多、進展速度快、覆蓋范圍廣”的“寧津模式”。6月17日,德州市首個縣級政府采購跨地市遠程異地評標項目——寧津縣2022年防汛物資采購項目順利完成異地評審,該項目為縣級政府采購項目遠程異地評標作出了積極探索。推廣中標(成交)通知書實現在線簽章、在線發放,同時簽發記錄實時保存、來源可溯,助力平臺數字化創新發展。6月20日,在全市率先簽訂政府采購電子合同,實現電子簽章應用,實現采購合同電子化,打通“合同簽章”跨省市跨地域網上簽訂路徑,保證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運轉。
緊抓采購人和代理機構“專業化改革”。創建“首次約談”機制,對首次代理寧津縣政府采購業務的代理機構進行約談,開展“源頭”提醒。建立“線上+線下”聯動培訓機制,將政府采購和審計部門培訓相結合,對全縣采購人和代理機構開展培訓。建立常態化監督、不定期抽查、“反向監管”和風險提示制度,結合質疑投訴,對被質疑投訴項目進行全過程監督檢查,針對性對重點問題進行重點監督問效。建立健全預算單位政府采購內部控制規范,科學編制政府采購項目需求方案,開展需求方案合理合規性論證,嚴格落實采購人主體責任。
探索綠色建材“立體化改革”。對全縣建材企業進行摸底調查,先后到企業調研走訪十余次,“面對面”送政策到企業。通過財政獎補、融資支持,給予價格評審優惠等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參與綠色建材試點項目,寧津縣人民醫院綜合病房樓建設項目應用了綠色建材,工程造價1020.8萬元。制定《寧津縣支持質量發展和品牌創建獎勵暫行辦法》,支持新型建材尤其是綠色建材產品、低碳建材產品企業發展。目前,海天置業門窗有限公司和鑫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產品已通過綠色產品認證,并得到縣級獎勵資金3萬元。
推動政府采購“服務化改革”。開通政府采購“線上投訴”,暢通維權新渠道,讓企業“零跑腿、零成本”即可完成投訴并收到投訴處理結果,節約了企業維權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采購現場實時監督,保留監督證據,發現問題及時反饋。
推進政府采購“信用化改革”。在全市首創制定出臺《關于印發寧津縣政府采購領域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對參與采購各方主體實施全流程信用評價,推進政府采購領域信用體系建設,規范政府采購活動。建立政府采購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對守信市場主體免交投標保證金,減免履約保證金;對虛假承諾等失信市場主體加大處罰力度。2023年,針對無故放棄中標資格供應商,未按照客觀、公正、審慎的原則進行評審的評審專家等失信行為進行了處罰,有力加強了政府采購領域的監管。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