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一生會產生海量數據,在政務服務、社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這么多數據尤其是公共數據如何按照檔案一樣整理好,供便捷查詢和使用呢?
今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持續提升政務數據質量,從源頭加強數據治理,圍繞企業和個人兩個全生命周期編制“一企一檔、一人一檔”數據規范,推動實現“一數一源一標準”。浙江正以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見效。數據治理、數據共享等是其中關鍵一環。
在嵊州,該市大數據發展管理中心加強改革引領和數字賦能雙輪驅動,協同嵊州市檔案館及相關職能部門,探索智慧高效優服務,利用地方政務服務過程中多部門形成且歸集到嵊州市檔案館的出生、工作、婚育、養老、身后等人生10個階段已形成的數據,統一標準、統一代碼、統一建模,創新大數據等技術在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領域的新應用,完成了“個人全生命周期數據檔案化治理”實踐案例研究,以數據檔案化治理新模式推進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區域發展、資政決策等各類場景建設,為縣域公共數據治理探索了新路徑。
創設高質量數據治理模式
公共數據治理中存在數據多源頭、不一致、不完整等諸多問題。一大原因在于標準缺乏且不統一。嵊州市數據檔案化治理團隊于是邀請了教授學者、上級領導、技術人員等58位有關專家,組建專家“智庫”,通過召開數據檔案化治理現場研討會、上門學習取經等方式,圍繞基礎理論、法規依據、實踐經驗等方面開展研討,梳理形成5類方法論和路線圖,推動實現省、市、縣、鄉鎮四級數據檔案化(可信化)治理協同。
標準明確后,數據有了歸集準則。圍繞出生、教育、工作、就醫、置業、婚育、出行、救助、養老、身后等人生10個階段,依托嵊州市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數據,開發團隊通過定向歸集本地公共數據、精準回流省級公共數據、光學識別個人紙質檔案等方式,實現個人數據“全量全要素”歸集,夯實數據支撐底座。目前已完成數據歸集183類共7744萬條,光學識別電子檔案5.24萬份。
數據歸集后如何驗證、加工、糾錯、融合?這是數據使用前的必要環節。開發團隊搭建了系列智能算法。構建5種數據校驗算法,通過數據碰撞,對數據結構化性質開展一致性驗證,同時對多類別數據進行交叉驗證,保障數據全域一致性;構建8種數據加工算法,對批量數據及接口數據進行融合加工,通過對關鍵字段匯集比對,自動補全空缺業務字段,打造以身份證號為關聯主鍵的個人數據專題檔案庫。截至目前,已修正錯誤數據1015萬條,補全殘缺數據503萬條,整理個人檔案2371萬件。
提供增值式政務服務
數據的價值在于使用。開發團隊按照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等要求,開發了多種數據使用模式。
查詢,是群眾的高頻需求。嵊州打通了浙里辦“浙里檔案”專區,共享身份證、駕駛證、學歷證書等17類電子證照成果數據,開通線上證照查詢通道,為群眾提供個人電子證照一鍵查詢服務,幫助群眾應對各類突發場景。如實名制參觀旅游景點未攜帶身份證時,可通過“浙里檔案”查詢專區,實時獲取電子身份證。
辦事需要帶很多紙質證件、文件、檔案?嵊州人民有新選擇。當地統籌梳理群眾辦件所需證明材料,制定數據文件固定模板,自動填充標準字段。開辟線上政務網“查檔直通車”,工作人員直接調用所需證明材料,逐步推動“減證便民”“無證利民”辦件,提高群眾辦事便捷性。已實現不動產登記、教育報名、政務查證等多個政務服務事項無紙化辦件。截至目前,不動產中心通過電子證照數據來進行相關業務的辦理,每月可減少4700余份的紙質證明材料。在教育報名方面,教體局利用如出生證明、不動產證書證明、戶口簿、居住證、婚姻登記信息等電子證照數據,已減少1.9萬名中小學生近10萬份紙質證明材料。此外,民政局也在老年人“愛心助餐”場景中利用了嵊州戶籍老年人的身份證明等數據,已幫助6000多位老人免證享受愛心餐。
嵊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四樓的不動產登記窗口,人頭攢動。這里每天要辦理上千件業務。而基于“個人全生命周期檔案”綜合智治應用打造的置業場景,已在這里試運行。
“效果十分顯著,不僅方便了群眾,也減輕了我們的工作負擔?!贬又菔胁粍赢a登記中心副主任許斌說。以往群眾來窗口辦理業務,需要攜帶結婚證、戶口本等證件,但有了“個人全生命周期檔案”綜合智治應用,僅需要提供身份證號碼就可以關聯當事人的所有信息,有力地推動了“無證明城市”的建設。
服務靠前。當地針對人才、就業等高頻服務,主動做優就業匹配服務;建立嵊州市人才資源庫,根據人才學歷、工作經歷、專業類型等特點,構建不同人才管理梯隊,動態掌握人才資源情況,及時調整就業服務工作重心。通過上門、電話、微信等方式,調研用人單位人才需求和求職者就業需求,進行“點對點”科學匹配,提高就業服務準確性和實效性。目前已進行就業匹配253次,促成上崗27人。
實現大數據基層治理
大數據在治理現代化中有著巨大潛力,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苗頭性問題分析、排查,或者針對個人提供精準化、個性化、訂單式服務。嵊州的個人全生命周期數據檔案化治理,正不斷釋放著潛能。
不同群體需要不同政策,且對政策的獲得感是有差異的,“一刀切”政策往往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嵊州當地通過個人全生命周期教育、工作、置業等人生階段數據治理,圍繞企業和群眾實際需求,制定社會規劃、經濟發展、資源分配等方面政策,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如通過分析戶籍人口中2到6歲兒童分布情況等數據,提前研判各學校應開設的班級數量和應分配的師資力量,實現教育資源公平分配。
經濟社會情況復雜、瞬息萬變,當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研判苗頭性、傾向性矛盾糾紛隱患,并針對問題性質,通過尋找合適的調解人員、警方提前介入等方式,提前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截至目前,已提前發現并化解矛盾糾紛隱患53起。
怎樣讓不同群體獲得精準化幫扶?這也是基層治理中一大難題。嵊州構建救助幫扶對象資質認定智能算法模型,利用大數據核實申請人信息,評估就業情況、家庭經濟狀況,協助業務部門精準審核,提高社會救助和就業援助的準確性和公正性?!皞€人全生命周期數據檔案化”項目,為幫扶資金公平發放提供了數據和智能算法模型的支持,實現了幫扶資金的精準發放,也杜絕了違法違紀的可能。截至目前,已為低保、特困、失業等人群提供資質認定服務1.7萬余人次,累計精準發放救助資金1.7億元。
數據價值遠不止于此。當地還成立嵊州市國有控股的數據公司,擬在市(縣)區域開展“個人全生命”周期數據檔案這一公共數據的授權運營,通過嚴格數據安全管控“數據可用不可見”的原則,進行合規確權和數據資源價值評估、入表、交易,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賦能市(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