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加快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優化服務布局、強化數據支撐、提升服務效能,不斷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促進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交出了一份利企便民實事亮眼成績單。

  利企便民實事1:印發《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計劃(2023-2025年)》,22條舉措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

  2023年12月28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印發《廣東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實施計劃(2023—2025年)》,提出22項具體舉措,推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覆蓋更廣、效能更高、服務更好、體驗更優。

  舉措包括,加快建設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開展省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認定,省級機構對各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節點全面、免費開放相關數據,支持地市服務機構結合產業發展向創新主體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查詢檢索等服務,健全公共服務機構信息公開機制和建立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推動“線上辦”“掌上辦”,支持省內重點創新主體實施全流程、嵌入式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圍繞未來產業等開發一批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圍繞強縣產業、富農產業、智慧農業等提供知識產權服務,支持中小微企業降低知識產權信息獲取成本等。

  利企便民實事2:多地組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利企便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2023年10月20日,潮州市委編辦批準設立潮州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明確了中心編制、職能等事項。隨后,河源、汕尾、陽江、茂名、清遠、揭陽、云浮、江門等地市市政府或編制部門相繼批準組建本地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至此,全省11個地市建設專門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9個地市委托相關機構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廣州越秀、江門新會、清遠佛岡等縣(市、區)根據本地區創新發展需要,組建了一批縣區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全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體系基本完善,更好地為區域內各類創新主體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查詢檢索、分析利用、風險預警等各類服務,將極大地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利企便民實事3:廣州、深圳2市開展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試點,汕頭、湛江、潮州3市獲批受理商標申請業務。

  2023年6月1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印發通知,廣東省廣州、深圳獲批開展為期一年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建設試點工作。2023年12月2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第五六三號公告,批準廣東省汕頭、湛江、潮州3個地市設立商標業務受理窗口,開展商標申請受理工作。至此,廣東省累計建成17個商標業務受理窗口。

  廣州、深圳等2市市場監管局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難點堵點,推進工作落實,兩市圍繞建設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規范化標準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實踐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取得較好成效。汕頭、湛江、潮州3市市場監管局加快做好窗口運行前各項準備工作,認真檢查軟硬件設備運行情況,組織工作人員培訓,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目前均已經按時啟動運行,正式開展受理業務。

  利企便民實事4:5個網點獲批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或通過TISC機構國內初選,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多元。

  2023年12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認定廣州國家實驗室、河源市農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中心等2家廣東機構為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另據了解,佛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汕頭大學、省科技圖書館等3家機構通過籌建新一批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國內初評,12月21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家組實地調研考察3家候選機構,對3家機構籌建工作表示充分肯定。目前,廣東已先后建成6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6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10家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各網點機構著眼全省戰略科技力量、新領域新業態、區域重點產業等領域,有效運用專利信息提高創新起點和水平,推動創新主體實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節約而高效”的創新式研發。

  利企便民實事5:粵港澳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上線,知識產權數據建設顯著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2023年4月10日,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指導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的“粵港澳知識產權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整合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等10類知識產權大數據資源,為創新主體和社會公眾免費提供1.68億條全球專利數據、9133萬條主要國家和馬德里商標數據、2500多條地理標志數據、6.7萬條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數據的查詢服務,截至目前,建設88個廣東特色產業專題專利數據庫,平臺累計訪問量超218萬次。平臺入選第二屆數字政府建設與“數字灣區”發展成果博覽會(廣東部分)展示主題,備選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2023年度案例。

  在省級數據平臺建設帶動下,各地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逐步完善,全省21個地市均已建設地市級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特別是廣州開發區建設“數字化集成服務平臺”、南沙區建設“粵港澳創新創業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汕頭大學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建設“創新合子”服務平臺,為創新主體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

  利企便民實事6:一批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典型案例被國家和省推廣,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有效提升。

  2023年4月和11月,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華南師范大學、廣州中新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等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重要網點的“專利信息服務助力企業打贏‘337調查’”“心中有‘數’,全‘數’前進——以‘數據’為核心開展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培育挖掘、核準使用、品牌建設、運用促進,‘四位一體’賦能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等3個案例先后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優秀案例,并在全國范圍復制推廣。江門市市場監管局“打造‘一站式’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中心”、云浮市云安區市場監管局“打造知識產權‘1+5’服務模式賦能鄉村振興”、惠州市市場監管局“政企共建‘一站式’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創新舉措在全省復制推廣。公共服務優秀實踐案例對進一步提升全省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發揮了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

  利企便民實事7:全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重要網點交流研討活動及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國際交流會在深召開,廣東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影響力有效提升。

  2023年11月20日至24日,全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重要網點交流研討活動及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國際交流會在深圳召開。全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重要網點代表等約240人在深圳主活動現場參加活動,1.43萬參與線上交流研討。會上,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介紹了全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工作經驗,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TISC機構介紹了機構建設經驗,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灣實驗室等省公共服務重要網點及企業、科研院所代表受邀,圍繞國家創新體系發展需求、創新主體信息服務需求等話題進行分享交流,從不同角度全面展示了廣東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工作的成效亮點?;顒映蔀檫B接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端和創新需求端,推廣最佳實踐、促交流、共提升的重要平臺。

  利企便民實事8:港澳申請人在內地發明專利優先審查申請業務開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軟聯通”支持三地協同創新。

  自2023年1月1日、7月1日起,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廣州代辦處和深圳代辦處先后開展香港、澳門申請人在內地發明專利優先審查申請業務。港、澳申請人可通過兩個代辦處提交申請材料,經受理和推薦后,符合相關條件的發明專利申請可在內地獲得優先審查。目前,可實現符合推薦條件的優先審查申請自收到之日起,1個工作日內完成數據采集、推薦、審核等流程,并報送國家知識產權局。

  2023年,全省知識產權領域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部署,以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軟聯通”為突破,推動三地“一體化”創新合作。在廣東設置20個“香港特別行政區知識產權問詢點”,在香港設置“內地知識產權咨詢郵箱”,分別面向兩地創新主體開展知識產權業務受理、政策咨詢等服務。三地還加強在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建設、專利信息數據檢索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進產業協同創新發展。

  利企便民實事9:廣東11人在第二屆全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專利檢索分析大賽中獲獎,全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人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23年9月15日,廣東省11人在第二屆全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專利檢索分析大賽決賽中獲獎,獲獎總人數全國第一。自2023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大賽以來,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迅速組織全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積極響應、廣泛參與,認真組織賽前培育,52人進入初賽,經過復賽,汕頭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李常青、佛山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呂夢夢、珠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孟騰等11人獲得機械、電子、化工醫藥等組別相關獎項。

  2023年,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重點工作部署,在知識產權服務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取得積極成效。舉辦第3屆“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人才發展大會及人才對接系列活動”,促成近百名粵港澳三地高校畢業生在大灣區就業;廣州工業大學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人才通過專利檢索和分析,幫助創新團隊突破“同步濕法刻蝕”領域核心技術;深圳專利培育服務人才幫助創新團隊圍繞“ECMO”(體外膜肺氧合系統)設備申請了100件專利,建立了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優秀人才,為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利企便民實事10:舉辦“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大賽”,多地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開展知識產權運營轉化、糾紛化解等工作,公共服務體系與運營體系、保護體系結合更加緊密。

  2023年7月26日,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充分發揮省級知識產權綜合性服務機構統籌作用,促進公共服務體系和保護體系協同發力,成功舉辦“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大賽”,通過初賽決賽、賽后訪談、知識科普、案例展示、政策匯編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展示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的途徑方法,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濃厚氛圍。

  2023年,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注重強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和保護體系、運用體系協同發力,支持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拓展服務領域,積極推進多元化發展。橫琴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TISC機構以專利導航助力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華南師范大學網點推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與省數字化戰略融合發展;廣東科技圖書館網點牽頭組建相關領域“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聯合體;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引入“概念驗證”重塑科研機構高價值專利培育運營轉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有效促進了服務鏈與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下一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持續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水平,努力促進公共服務主體多元化、供給均等化、領域多樣化、支撐數字化、人才專業化,努力實現知識產權政策普惠公平、服務普惠可及、數據普惠開放,為創新主體送上更多利企便民實事和新年“禮包”,讓更多“公共服務之花”澆灌出更加艷麗的“產業創新之果”。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