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浙江召開全省“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推進會。省委書記、省長出席,會議以視頻形式開到11個設區市。
這項改革為何如此受重視?這次高規格會議有何深意,傳遞出哪些信號?
新賽道,發力增值服務
當前,浙江正在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省,提升企業獲得感。
其中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被認為是浙江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牽引性抓手。它是指黨委、政府為促進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強化功能、加快發展,通過制度創新、數字賦能雙輪驅動,政府、社會、市場三側協同,進一步優化基本政務服務、融合增值服務,對政務服務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的變革性重塑。
一流的營商環境離不開一流的政務服務,法治服務是其中關鍵一環。
多年來,浙江從資源小省成長為經濟大省,不僅在于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構建服務型政府,為廣大企業在政務服務上提供便利,還通過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不斷釋放市場活力,讓企業“想投”“愿投”“敢投”。
在如今的大環境、大背景下,“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已不是一項單獨的工作,而是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浙江優化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新賽道。
企業需要什么服務,就提供什么服務。從法治角度來說,就是要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產業全鏈條,綜合集成各類法律服務資源,打造企業涉法高頻需求“一類事”服務場景,構建市場化涉企法治服務新生態。
“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就是一個率先打開的重要突破口。
這與浙江多年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線一脈相承。如果說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是“做乘法”,放大法治服務倍增效應,那么“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就是“做減法”,減輕企業不合理負擔。
然而,這項改革涉及部門多、改革難度大、復雜程度高,力量怎么統籌?清單怎么明確?隊伍怎么調整?都是難題。兩年的先行探索,雖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仍須久久為功、持續發力。
以“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國家試點批復兩周年為契機,浙江高規格召開大會,就是要號召全省扛起試點使命、錨定先行目標,聚焦關鍵再發力、抓住重點再突破,推動改革不斷走向縱深。
做整合,避免擾企擾民
浙江是全國唯一的“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國家試點。
這項工作進展得如何,關系政府行政執法質效,也影響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無數目光都盯著浙江。
經過兩年多的改革,浙江各地行政執法工作已有顯著改變。
比如,對企業的行政執法檢查,過去常常被人吐槽。
在今年省兩會的“廳(局)長通道”上,省司法廳主要負責人說,有企業反映,今天這個部門來查,明天那個部門來查,甚至某地發生同一天6個部門到一家企業檢查,企業不勝其煩……
現在,浙江實行“綜合查一次”。幾個部門統籌檢查計劃,拿著一張檢查清單,每隔一段時間一次性對一家企業進行聯合檢查,“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減少不必要或重復的檢查,不僅提高了檢查效率,還能現場溝通解決跨領域、跨部門的疑難雜癥。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浙江開展“綜合查一次”1.86萬次,檢查戶數49.1萬家,減少擾企擾民26.9萬戶次。
對老百姓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從“到處找部門”變為“找一個政府”。
目前仍有企業、群眾反映:一些地方還存在多頭執法、標準打架、小過大罰、天價整改等問題。在一些地方,有的部門要求企業關窗生產,有的部門要求企業開窗生產,企業無所適從。
對此,省司法廳主要負責人已明確表態:今年將持續堅持問題導向,回應社會關切,以增值化改革理念打出一套提升行政執法質效的“組合拳”,涉及10項措施22個創新點。
“綜合查一次”便在其中。此外,還包括“亮碼檢查”,對執法檢查“統一賦碼”,執法人員入企檢查必須出示行政行為碼,否則企業可以監督投訴;執法監管“一件事”,全面梳理涉及多個執法主體的相關事項,明晰責任,形成執法監管清單,重點解決“多頭管、三不管”問題;“輕微違法不予處罰”,已在26個領域并將在更多領域建立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免予處罰清單,避免“小過大罰”等。
借東風,加強擴面成勢
浙江的“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已進入從破題探索到厚積薄發的關鍵期、從夯基壘臺到爬坡過坎的深水期、從多點突破到整體躍升的蝶變期、從試點先行到百舸爭先的競奔期。
接下來,浙江不僅要將改革創新成果擴面成勢,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還要抓牢、抓實推動改革的關鍵環節和重點任務。
在這次改革推進會上,關于推動“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的關鍵環節和重點任務,省委主要領導提到了4個方面:融入增值化理念,釋放改革賦能助推效應;打通深層次梗阻,放大改革破題牽引效應;加快前瞻性探索,彰顯改革試點示范效應;強化全方位支撐,形成改革力量聚合效應。
比如,激活“縣域一體”合成功能,擴大執法、立法、司法、守法“四法聯動”協同作用,探索“編隨事走”有效路徑。
隊伍建設是改革推進的核心內容。隨著行政執法權力與力量的下沉,基層需要更規范、更專業的綜合執法隊伍。借助改革東風,浙江正大力推進行政執法類公務員分類管理,通過優化管理,更好地為行政執法類公務員“量體裁衣”,實現分渠道發展、精細化管理、專業化建設,也可確保行政執法隊伍持續穩定。
又如,完善智慧治理“一網統管”。浙江已全面應用“行政行為碼”,讓執法監管信息全量歸集、全程監測、全面可溯,并與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基層智治綜合應用、“民呼我為”等系統貫通,初步實現執法活動全上平臺、協同指揮全屏掌控、執法效能全面畫像,今年將進一步覆蓋更多執法條線。
再如,推動監管執法“一鏈貫通”,針對一些地方行政執法中只查不改、以罰代管、累罰不改等問題,變注重“查與罰”為引導“主動改”。
有基層行政執法人員打了個形象的比方:以前政府行政執法,是“生病了”去“看病”,而現在是主動“體檢”,查清隱患,給出方案,讓企業在合法合規中提高競爭力。
隨著改革不斷走深走實,政府行政執法規范化程度越來越高,法治化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