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在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打贏攻堅之戰動員大會結束后,大連市于當日下午便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再次吹響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沖鋒號,彰顯了大連市委、市政府持續鞏固優化營商環境成果,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以一流營商環境賦能高質量發展,在全省攻堅之年攻堅之戰中挑大梁、擔大任,在遼寧打造新時代“六地”中當先鋒、作表率的信心和決心。
優化營商環境是打好打贏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的“先手棋”“關鍵仗”。大連市出臺《大連市2024年營商環境質量提升行動方案》,進一步統一思想、凝心聚力,以更大力度和過硬舉措,加快建設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為打贏攻堅之年的攻堅之戰提供堅強保障,奮力譜寫新時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全力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
“自去年10月份起,我們就提前謀劃,積極對標,精心打磨,推出了這版全新的《大連市2024年營商環境質量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贝筮B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王昕巍說,之前大連5年內已連續4次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的方案,新出臺的《方案》是大連的營商環境5.0升級版。
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營商環境必須率先實現新突破。
近年來,大連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以“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的鮮明態度、“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標準要求,抓緊抓實營商環境建設。
2023年11月12日,大連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鮮明提出了“六個建設”目標任務,其中之一便是“建設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而新《方案》則是大連錨定“六個建設”目標任務、加快打造近悅遠來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的重要抓手。
翻開新《方案》,其聚焦加強惠企政策供給、加強生產要素保障、加強法治維權建設、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提升政府監管水平五大方面,推出23項60條提升舉措,涵蓋大連市加快“兩先區”高質量發展提升清單明確的各項任務和改革舉措,既有普遍性的部署,也有個性化的要求。
其中,把凈化政治生態和優化營商環境聯動起來一體推進,以政治生態之“好”打造營商環境之“優”是《方案》亮點之一。
《方案》從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強化法治環境建設、構建親清統一新型政商關系、健全誠信建設機制等方面著手,分別制定了落實舉措,強化黨員干部市場意識、主動意識、服務意識,形成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良好氛圍。
《方案》更加契合大連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突出發揮營商環境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海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助力作用。如在支持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方面,圍繞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實施重點科技研發計劃項目,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資金;在推進氫能產業優質發展方面,修訂氫能產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研究設立氫能產業相關子基金,加強產品、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
《方案》還注重運用數字化理念助力營商環境質量提升。60項提升舉措中有半數直接涉及信息化建設內容,如“建設精準招商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企業服務云平臺’”等,目的在于通過數字賦能提升政務服務質效。
《方案》特別注重政策措施的改革成效。起草之初,大連市營商環境建設局組織全市81家單位,堅持目標、問題、標準、標桿“四個導向”,圍繞1.0版至4.0版方案任務完成情況、各渠道反饋問題解決情況、世界銀行最新評估標準、先進地區最優改革做法等方面進行系統梳理,有針對性地提出降低市場退出成本、提高通關效率等措施,逐項細化完成標準和時限,同時配套健全經營主體評估和考核問效機制,確保目標任務、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以一流營商環境賦能高質量發展
“辦事方便了、成本降低了、獲得感增強了?!碑斍?,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對大連營商環境的滿意度持續提升,外界對大連的預期進一步改善。
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大連市交出了一份三年行動首戰告捷、主要經濟指標好于全國、一批具有牽引作用的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先區”高質量發展成勢見效的年度答卷,為全省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全省很好地發揮了“跳高隊”作用。
自2023年以來,大連市推出一攬子務實舉措,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全市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看得見、摸得著、可感受的階段性成效,先后獲批全國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試點城市,獲評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
持續降本增效、促進公平競爭,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大連市實行施工許可“樁基先行”,工程項目開工平均提前6個月。助力解決融資難題,建成5個“首貸中心”和41個“首貸服務站”,累計發放首貸超14億元,支持小微企業1875家。開展“凈源”2023專項行動,進一步規范涉及經營主體經濟活動的政策措施。
全面優化審批、搞活口岸,打造對外開放高地。大連市實施口岸船舶入境“7×24”小時通關,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進一步壓縮至31.68小時和0.84小時;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拓展至26個領域154項,建設數量占全省90%以上。升級智慧港口,打造“大窯灣·智慧港口2.0”項目,完成135項系統功能優化創新,船方銷售回款等6項功能設計開發國內首創。
加快數據賦能、改革創新,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大連市啟動“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能力提升百日攻堅行動,推出61個更實用“一件事”,40項政策“免申即享”,300個事項“全市通辦”;升級遼事通APP“e大連頻道”,800多個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推出個性化服務,稅務“3D”版智能機器人實現咨詢、辦稅即時互動。發布“辦事不找關系”指南,推動窗口服務不斷優化。
強化公正司法、精準監管,加大權益保護力度。大連市開展司法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專項攻堅行動,在省內率先制定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制度實施辦法。優化訴訟服務,成立大連金融法庭和北方首個自貿片區海事法庭。創新監管模式,推出不予行政處罰、從輕行政處罰、減輕行政處罰、不予行政強制措施“四張清單”,讓經營主體感受到有溫度的執法。
主動靠前服務、助企紓困,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大連市召開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制定政企溝通協商機制。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健康發展“15條”,幫助中小微企業快速恢復發展;創建“為民企辦實事”工作機制,開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致企業家一封信”和領導干部“雙進雙促”專項行動,積極助企紓困。
2023年,大連市新登記各類經營主體13.89萬戶、增長16.68%,新增戶數創歷史新高。全市營商環境滿意度提升至93%。
共謀共建共享優質營商環境
好的營商環境等不來、要不來,只能干出來。
《方案》的執行落實情況,直接決定大連攻堅之年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連日來,大連市堅持市級統籌,上下協同聯動,雷厲風行狠抓落實,努力在營商環境建設的火熱實踐中干出實打實的新業績。
各縣(市)區紛紛將“新春第一會”“落子”營商環境建設主題,結合當地實際推出一批改革創新舉措,共同塑造營商環境“大連品牌”。
大連高新區全力做好營商、護商、招商工作,構建“1+10+3+2+3”工作體系,舉行2024年首批惠企政策兌現儀式,現場共兌現“高新技術企業入庫獎”等獎勵資金5600余萬元。旅順口區錨定“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區”目標不動搖,向社會作出包括化解“歷史遺留辦證難”問題等在內的“七項鄭重承諾”,推出旅順旅游“順心”服務6條舉措,推動營商環境提檔升級。普蘭店區圍繞打造“北方縣級一流營商環境品牌之城”目標任務,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供點對點、全鏈條服務,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
“實現所有農貿市場100%設立公平秤,所有計量器具100%強制檢定”“所有公安政務服務窗口一律7×24小時服務”“開辟經營主體綠色通道,開展法官入企業服務”……大連市市場監管、市公安局、市法院等部門,相繼對外公布優化營商環境硬舉措,向社會公開承諾,接受社會監督。
優化營商環境是項復雜工程,包羅萬象;營商環境建設沒有旁觀者、局外人,需要人人擔責、人人出力。
今年大連市確立“錨定一個目標、突出六個著力”,做好營商環境建設各項任務的落地落實。
“一個目標”,就是建設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即以企業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以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強磁場”,打造聚才匯商新生態,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營造“近者悅而盡才、遠者望風而慕”的良好氛圍。
“六個著力”,包括著力降本增效,提振經濟發展活力;著力創新改革,賦能政務服務提質;著力優化監管,提升現代治理水平等內容,對標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不斷加強營商環境建設。
抓營商環境建設,最突出、最緊迫任務仍然是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建設,對此大連市在“六個著力”中明確提出“著力法治保障,護航企業安心發展”,要求在公正司法上動真格,在守信踐諾上見真章,打造守信踐諾的信用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讓各類經營主體吃下“定心丸”、大膽謀發展。
擂起催征鼓,吹響沖鋒號。
當前大連市正處在多重機遇交織疊加、多方力量集中匯聚、多扇窗口同時打開的振興發展黃金期,只要全市上下瞄準“建設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目標,橫下一條心,一以貫之、扭住不放,持續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就一定能夠抓住新的重大機遇,打好打贏攻堅之戰,交出更加優異的“兩先區”高質量發展成績單,當好新時代東北振興“跳高隊”、“遼沈戰役”急先鋒。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