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龍年春節剛過,國家數據局就聯合工信部等多個部門,對全國數據資源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

  2月19日,國家數據局、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合發出通知,為貫徹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工作部署,摸清數據資源底數,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更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四部門開展全國數據資源情況調查,調研各單位數據資源生產存儲、流通交易、開發利用、安全等情況,為相關政策制定、試點示范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此次開展的全國性數據資源調查,不僅是我國第一次開展這項工作,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第一次,創新示范意義重大?!北本┙煌ù髮W信息管理理論與技術國際研究中心(ICIR)教授張向宏接受《通信產業報》全媒體采訪時表示。

  目的:摸清數據資源底數

  四部門開展此次調查,其目的就是要摸清全國數據資源“家底”,以便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更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這也是國家數據局當前重要工作之一。

  國家數據局自掛牌成立以來,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資源應用場景開發等關鍵領域,連續出臺了《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對進一步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數據要素化的發展現狀是,絕大多數數據資源仍未實現要素化,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數據資源的潛在價值仍未得到充分釋放。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數據資源在全生命周期各環節中,普遍存在供不出、流不動、用不好、信不過的問題。

  “我國數據產量高居世界第二,但長期以來,數據資源分散在各行業各領域各部門,‘碎片化’現象比較突出。摸清家底,才能精準施策?!敝醒朦h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翟云對《通信產業報》全媒體記者表示,本次調查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分行業分領域全面摸清數據資源底數,準確掌握數據資源生產、存儲、流通、運營、開發、利用等基本情況。

  包括基礎運營商在內的各類企業都聚集了大量數據資源,開展相關數據資源調查,有利于摸清情況、掌握實際。

  張向宏也認為,要從政策層面解決上述問題,必須了解和掌握全社會數據資源分布情況,既要掌握數據資源總體規模,也要掌握數據資源結構類型,既可以幫助政府部門在研究制定數據相關政策法規、法律制度等方面,精準定位,分類施策,也可以為相關企業在數據技術研發、產品研制、市場拓展、生態構建等方面,提供戰略性和方向性指導。

  規模:300余項調查指標

  此次調查是國家數據局掛牌成立四個月以來,聯合其他部門開展的第一次規模較大的、覆蓋范圍較廣的摸底調查。

  據調查方案,此次調查對象涉及省級數據管理機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安廳(局),各省重點數據采集和存儲設備商、消費互聯網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數據交易所、國家實驗室等單位,中央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國家信息中心五類單位,針對不同類型對象設計了11份調查表,調查的內容包括數據生產總量、存儲總量、開放總量、數據產品可交易數量等,調查指標項目總數超過300項。

  其中,面向省級政府調查公共數據生產總量、數據存儲總量中冷數據占比、公共數據開放總量、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數據量、公共數據共享量等。

  張向宏指出,通過摸清公共數據資源總量和共享開放運營等結構比例,了解到底有多少公共數據存儲起來,有多少公共數據以共享開放運營等方式利用起來,什么類型的公共數據利用效率高等,有利于根據不同數據類型和特點分類施策,推動更多數據資源“供得出”“用得好”。

  近期,地方數據管理機構陸續成立,進一步夯實數據要素管理、開發的行政力量。近期,地方數據管理機構陸續成立,進一步夯實數據要素管理、開發的行政力量。

  面向省級政府調查以購買和共享等方式接入企業數據的規模、地區數據交易所數量、場內數據交易額等情況;面向平臺和數據技術企業、地方重點應用企業,調查企業數據交易額、數據交易額場內/場外占比、數據交易次數等;面向數據交易所調查各交易所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的交易情況,以及買方和賣方數量等;面向中央企業調查企業和政府間數據共享接口個數和調用次數、通過共享接口接入來自政府和向政府提供的數據規模等。

  通過摸清數據資源在企業內部、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流通交易情況,更加準確判斷數據流通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究竟場外交易和場內交易哪種是主流模式等,這有利于有針對性地制定數據在不同主體間的流通規則,有利于培育數據交易市場坐體系,有利于促進數據更加順暢地流通交易,讓數據“流得動”。張向宏解釋說。

  而在數據安全情況調查中,通過準確掌握重要數據和核心數據的分布情況和可信安全分析加工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重要數據和核心數據的安全保護措施,有利于進一步建立完善數據可信安全分析加工流通的機制和載體,讓數據“信得過”。

  價值:為政策制定和激活市場提供“第一手”資料

  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更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既是數據要素市場的迫切需求,也需要有為政府的推動。此次調查的價值就在于摸清數據要素市場的真實情況,為未來相關政策制定提供依據,更為激活數據要素大市場提供“第一手”資料。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雙聘教授王春暉指出,在摸清我國數據資源底數得基礎上,將形成以公共數據資源為主的采集匯聚、加工處理、共享開放、創新應用的數據資源體系,從而推動建設公共衛生、科學技術、教育文化公共服務、能源交通、電子政務等重要領域的國家數據資源庫。同時,調查結果將對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按照統籌規劃、需求導向、分類分級、統一標準、規范應用、安全有序地開發和利用公共數據資源指明了方向。

  數據要素在流動過程中才能持續釋放價值。翟云認為,本次調查有利于為未來政府部門數據開發利用政策制定提供有力依據,有利于推動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共享交換使用,有利于加快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發展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全球化經濟的重要部分,需要構建一個跨國覆蓋全球的數據共享的平臺和機制。野村綜研(上海)數字化能力中心總監陶旭駿認為,數據安全和數據要素市場需要將各種跨境場景、海外的使用、國際組織和各領域國際條約的要求考慮進去,特別是在制造業的數字空間以及碳足跡追蹤和碳數據披露方面的要求。

  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并非一朝一夕,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亦需要一個過程。2024年,有關部門啟動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將勾勒出中國數據要素發展全圖,也將為未來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地,數據要素的開發和利用提供有力的參考。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