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加力塑造高標準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介紹山東聚力保障項目建設持續優化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情況。
去年共辦理項目審批19.3萬件,數量全國第一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介紹,近年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連續6年會同有關部門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山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綜合排名躍居全國第三。2023年,全省共辦理項目審批19.3萬件,數量居全國第一,審批效能持續位居一流水平。
我省常態化組織“揭榜掛帥”創新攻堅,2023年組織53個市縣部門(單位)對42項任務集中攻堅,復制推廣38項創新成果,實現“一地創新、全省共享”。同時,提升全過程審批效率。2023年全省策劃生成項目1.51萬個,同比增長63%。實施“用地清單制”,由政府提前開展地質災害等7項評估、文物影響等5項普查,在土地出讓時將結果交付用地單位,無需重復評估評價,單個項目平均壓減審批周期3至6個月。優化聯合驗收,全年聯合驗收項目6500余個,同比增長58%。
在提升經營主體滿意度方面,我省完善“一窗受理”工作規程,為1.5萬個省市縣重點項目配備幫辦代辦員;推行施工許可、工程規劃許可、市政公用報裝、外線工程、聯合竣工驗收等高頻事項集成辦理、統一出證。在提升全程網辦深度方面,高標準建設省市一體的消防審驗系統,在全國率先接入工程審批系統,實現31類項目消防審驗數據“全覆蓋”;實現城建檔案上傳、組卷、審核、驗收全流程線上辦理。在提升全鏈條監管效能方面,實現對項目設計、施工、驗收等數字化、可視化監管等。
將創新工業項目“拎包入住”模式,政府為項目量身建設廠房
我省將在服務大局、數據賦能、落地見效等3個方面聚焦發力,再出臺一批改革力度大、成色足的政策措施。比如,全力優化重點項目審批。指導各地依托工程審批系統“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功能,加強資金、能耗、土地等要素統籌,創新租賃土地工業項目審批流程。為省市縣重點項目主動提供全周期幫辦服務,創新工業項目“拎包入住”模式,政府為項目量身建設廠房,投資方同步辦理環評、能評等手續,實現廠房建設與項目審批“雙鏈推進”。推行工業項目“驗收即使用”,項目完成監理預驗收后,即可安裝調試生產設施、設備,聯合驗收通過后馬上投產運營。
同時,加快推進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全面推行智能引導,系統根據項目情況,自動生成全過程審批流程圖,指導企業按圖申報。申請人選擇并聯審批事項后,系統自動整合生成綜合表單并關聯歷史數據。高頻事項全面推行電子證照,針對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備案等高頻事項,推行電子證照與實體證照同步制發、實時歸集;加強電子簽章、電子材料等應用,在環評、能評、聯合驗收等環節,探索推行無紙化報建。建立單體賦碼落圖機制,推動項目審批、設計、施工、驗收、運維等全過程信息共享,打造資質審批、違法建設管控、智慧工地等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場景。
我省還將不斷健全持續深化改革長效機制。為省市縣重點項目逐一配備“項目管家”;建立重點項目審批服務臺賬,實行“主動服務-臨期預警-協同處置-對賬銷號”閉環管理。針對項目審批堵點難點,常態化開展“揭榜掛帥”創新攻堅。進一步優化施工許可、聯合報裝等“一件事”高頻場景,豐富納入事項、優化辦理流程、提升辦事體驗,實現工程建設領域高頻事項集成辦全覆蓋。
將加快服務場景迭代更新,實現高頻事項“一件事集成辦”全覆蓋
去年以來,國務院和山東省委、省政府多次提出加快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入推進各類政務服務事項“一次辦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有關部門出臺政策文件,推行3組、19項高頻事項集成辦理,大幅減少辦事環節、材料、時間和跑動。
我省將加快“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場景迭代更新,實現高頻事項“一件事集成辦”全覆蓋。其中,針對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審查、市政公用聯合報裝、開工、驗收等“一件事”高頻場景,探索進一步豐富納入事項、優化辦理流程。比如,進一步優化地名核準“一件事”,鼓勵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集成辦理,推動建筑命名靠前規范管理。針對各集成辦理事項,逐一編制工作指引和辦事指南,重構跨層級、跨部門辦理流程,細化部門責任分工。健全“一件事”服務體系,提升工程建設項目綜合窗口服務水平,鼓勵通過設立項目審批服務站等方式,將“一件事”審批權限向工業園區前移,實現“園區事、園區辦”。
我省還將依托工程審批系統,開發智能預填、智能預審、數據校驗等功能,推動項目審批向人機交互型轉變。深化城建檔案驗收“一件事”,積極推進原生電子檔案單套制歸檔,推動城建檔案數字化轉型升級等。
建立數字化聯審機制,實現施工圖審查“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施工圖審查是住建領域落實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的重要一環。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王潤曉介紹,近年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大力推進審查制度改革創新,著力打造“數字圖審、聯合圖審、陽光圖審、效能圖審、公益圖審”,不斷優化服務效率,提升審查質量。目前,全省各地已全部建立數字化聯審機制,流暢運用數字化審查系統開展工作,實現施工圖審查“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全省大型房建市政工程施工圖審查時限由法定的15個工作日縮減到10個工作日,大幅提升了審查效率。
城市水、氣、暖是十分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楊建武介紹,近年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有關部門針對水電氣暖信等行業用戶數量多、服務地域范圍大、用戶需求相通等特點,不斷提升市政公用行業服務水平。其中,大力推動水電氣暖信等聯合營業廳建設,截至2023年底,全省設立市政公用服務共享營業廳630余個。今年,我省將持續推動市政公用服務事項標準化、規范化、集成化,推行“水電氣暖信協同報裝+市政設施建設類審批”合并辦理模式等。
入選“國家級”改革試點城市,濟南今年要在這三個方面重點發力
去年年底,濟南市入選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城市。濟南市政協副主席、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劉霞介紹,近年來,濟南市持續深化“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審批模式,逐步構建了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服務最優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體系。
在全面落實試點方案確定任務基礎上,濟南將重點推進工程建設項目開工審批服務的數字化。完善系統的智能引導功能,為項目企業提供查詢、菜單點選及問答式申報等服務,精準指導項目企業完成事項申報。升級的工程審批系統拓展企業云盤功能,實行電子證照證明全流程應用,通過運用電子圖紙審查、多部門線上并聯審批、加蓋電子印章等方式,實現項目企業全流程無紙化報建。完善智慧表單功能,根據項目企業選擇的并聯審批事項,系統自動整合生成一張“綜合表單”,自動關聯歷史數據,提高申報信息準確率。
同時,推進工程建設項目監管和驗收的數字化。推行施工質量安全數字化監管,完善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功能,搭建可視化工程項目監管信息系統,探索實行企業施工現場數字化管理,實現全過程精準數字化管理。推行聯合驗收全流程在線辦理,實現在線會商、遠程踏勘等聯合驗收相關功能,實現線上申請、部門聯審、現場踏勘任務發起、驗收意見反饋匯總等全流程在線辦理。推行工程檔案數字化歸檔,持續完善城建檔案一體化平臺,通過系統共享且滿足歸檔要求的,無需項目企業重復提交。
濟南還將重點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場景的數字化。打造數字化報建應用場景,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要求,依托工程審批系統,打造“我要申請立項”“我要辦理建筑工程規劃許可”“我要辦理施工許可”“我要辦理驗收”等應用場景。加強事中檢查與事后驗收“內部一件事”整合,通過實施建設過程數字化協同,驗收全過程指導服務等舉措搭建監管驗收一體化集成場景。完善房地產相關應用場景,實現主管部門全程網上監管,購房人線上查詢項目批準手續和圖紙。打造小區居民電子投票、滿意度評價、物業服務信息及公共維修基金信息公示等應用場景。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