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上海監管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充分發揮與金融司聯建聯創優勢,圍繞“風險、創新、公平”的監管方向,扎實推動財政金融監管工作提質增效。
一、重謀劃、明方向,構建監管長效機制
一是確立一個目標。深刻認識“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重要內涵,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助力金融改革”三大任務,確立督促金融企業規范執行財務制度,推動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維護金融安全和公平正義的財政金融監管目標。
二是突出兩項定位。準確把握財政金融監管定位,立足屬地中央金融企業財務制度執行監管、財務風險監測、國有金融資本產權登記三項職責,促進財政金融健康發展,國有金融資本保值增值;積極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要求,依托上海金融要素集聚特點,著重反映屬地金融機構關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特色做法和成效,突出金融服務引領作用。
三是聚焦三對關系。關注金融機構與國家、市場主體、社會的三者關系,具體包括財會制度執行、稅收繳納情況,金融創新支持實體經濟情況,以及薪酬分配機制和公平狀況等。同時,注重做好收集新情況、揭示新問題、反映新呼聲。
二、擴維度、優方式,織牢立體監督網
一是以數據分析為監督基礎,夯實常態化監測。對重點金融企業,要求定期報送財務報表,并針對行業特點,設計補充關鍵財務、業務指標,通過不斷充實信息庫數據量,加強業務與財務數據對應關系分析,監測轄區內機構運行變化,提高監督針對性。
二是以財會監督為主要路徑,規范重點單位財務管理。依托財會監督這一重要手段,制定并實施金融監管三年規劃??茖W精選重點金融機構,按行業、分批次,“短、平、快”式開展現場監督,全方位關注財務管理與資產狀況。通過持續發力,推動屬地金融機構糾正政策理解偏差,夯實財務管理,強化制度執行,整飭財經秩序。
三是以自查回訪為輔助手段,著重聚焦專門事項。堅持問題與風險導向,布置屬地金融機構分批次、定期開展自查,要求對照財政金融制度規范逐一排查,及時反饋資產運營情況等;強化“巡回式”的監督回訪,關注重點事項執行,跟蹤后續整改落實,鞏固監管成果。
三、摸實情、強監測,發揮就地就近優勢
一是“點、線、面”監測金融運行情況。密切關注地方經濟金融運行動態,通過緊盯突發事件“點”,跟蹤發展進程;通過跟蹤重點行業“線”,反映重點行業融資動態;通過反映地區金融運行“面”,定期分析地區金融運行特征,總結金融機構管理、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成效與問題。
二是全面跟蹤金融服務創新實效。以金融資源供需為落腳點,支持金融更好創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聚焦屬地金融經濟運行亮點,反映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的政策效果;跟蹤分析主要銀行業務數據變動趨勢,反映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特色;著眼金融重點支持領域,反映金融支持科創新動向,提示關注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供應鏈金融等新情況。
三是積極建言更好履行國有出資人職責。立足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本職,持續從做優做強國有金融資本、夯實國有金融產權管理基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多個角度開展調查研究,為建立健全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機制與制度體系,做好探索和嘗試。
四、嚴把關、提效能,助推財政金融協同
一是主動靠前一步。不斷優化完善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審核與監管,注重區分關鍵環節及資金特點,以定制化方式確定審核要素和標準,通過抓早、抓細、抓實,助力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作用。
二是強化央地聯動。在事前、事中各關鍵節點,保持與地方財政部門的充分溝通。通過聯合召開布置會、參與資金申請評審等形式,統一政策口徑,有效提高審核效率。
三是堅持嚴字當頭。嚴格把關,核實基礎數據準確性,守好中央財政資金“錢袋子”。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監控資金撥付進度,督促及時到位;制定標準化佐證材料清單,逐一比對考核指標釋義及評分標準,復核自評結果,提升績效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