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民營經濟發展、公平競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熱點問題均有所強調,釋放出強烈的積極信號。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政府要營造好的環境,為民營企業搭建舞臺。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依然是政府工作發力的重點。
重點1:要注重回應企業關切,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回顧2023年工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一年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出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總體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規定。分別推出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發展政策,建立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加強違規收費整治。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各地區各部門制定政策要認真聽取和吸納各方面意見,涉企政策要注重與市場溝通、回應企業關切。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跟蹤評估,以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為重要標尺,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精準做好政策宣傳解讀,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圍繞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秉S守宏表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舉措:一是落實和完善各項支持政策。二是圍繞企業關切優化營商環境。三是支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
2023年被稱為民營經濟的“政策大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臺,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今年1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從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等6個方面采取更多務實舉措,切實疏堵點、提信心、破壁壘、解難題、抓落實,努力讓民營企業有感有得。
1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再次表示,將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
2月21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同組織召開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座談會,聽取民營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對立法的意見建議。會議強調,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
21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個代表委員圍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在其帶來的建議中指出,民營企業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不可替代的生力軍,是深化改革、開創新局的積極推動者。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一路闖、一路試,貢獻巨大,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是,目前仍存在著不少阻礙民營經濟發展,有損市場信心活力的因素,尤其在法規配套,市場準入、融資貸款、執法檢查,指標考核,隱性壁壘、要素獲取、營商環境等方面表現突出?!备咦映谭治?。因此,他建議,盡快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以提振市場信心和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彭靜也在提案中建議,推動國家層面統一立法,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專門化立法進程。在立法中確立平等保護理念,保障民營企業與其他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去年11月,央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其中明確了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目標和重點??偭可?,通過制定民營企業年度服務目標、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相關業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等,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占比。結構上,加大對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綠色低碳、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等重點領域以及民營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加強對個體工商戶分類幫扶支持”,再次反映出加大對民營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政策實效的決心。
《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要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積極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新發展、敢干敢闖敢投、踏踏實實把企業辦好。
“一方面,從政府來講要營造好的環境,為民營企業搭建舞臺;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家要積極開拓進取、克服困難挑戰?!秉S守宏解讀道。
重點2: 著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統一
在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引。著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統一。
南開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陳兵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引”,可以逐步實現全國范圍內市場制度和規則的標準統一,確保各地區和行業在市場準入、產權保護、公平競爭和社會信用等方面的制度規則一致性。這有助于消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動公平競爭,為不同地區和市場主體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通過標準指引建設統一的市場規則還可以簡化行政程序,降低市場主體的運營成本,提高市場效率。在此基礎上,不斷使我國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提升,有助于提升我國市場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吸引更多國際投資。
在標準指引的重點內容設計上,陳兵認為,其一,從產權保護方面而言,要完善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的平等保護,建立統一規范的涉產權糾紛案件執法司法體系;其二,從市場準入方面而言,要落實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實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防止各地區、各部門自行制定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確保所有市場主體在同一標準下競爭,沒有地方保護或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其三,從公平競爭方面而言,要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優化競爭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保障機制,著力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確保行政行為不會排除或限制市場競爭,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公平性;其四,從社會信用方面而言,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立法,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更要注重完善信用修復機制,提升社會信用制度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出臺公平競爭審查行政法規,完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監管規則。
去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就《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公開征求意見。市場監管總局彼時表示,2016年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建立以來,全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有力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但制度實施過程中,審查內容不完善、審查程序不健全、剛性約束不足等問題逐步顯現,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制度效果。
因此,有必要制定出臺《條例》,在行政法規層面作出制度性規定,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切實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促進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目前市場監管總局已將《條例(草案)》報送司法部進行法制審查,將推動加快出臺。
關于《政府工作報告》列舉的“三個領域”,陳兵認為,“重點領域”是指對國民經濟體系和市場經濟運行具有重大影響的領域,譬如能源(水利、電力、石油、燃煤等)、交通、金融、糧食、房地產、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領域,乃至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完善這些領域的監管規則是要確保市場穩定發展。
“新興領域”則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科技創新行業,具有技術含量高、科技創新強、發展變化快等特征,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數字經濟等領域,完善新興領域的監管規則是要鼓勵和促進技術創新,同時防范風險,確保相關產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涉外領域通常是指涉及外國事務的相關領域,大至國與國之間外交,細至跨國公司等市場主體的具體運營與國際貿易等具體事務?!标惐f道,涉外領域受到國內法、外國法、國際法等多法域規范體系影響,而涉外領域不僅關系到國家戰略方針,還會直接影響到每個相關公民的日常生活和市場主體的日常工作。近年來,國際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逐步上升,完善涉外領域監管規則可以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應對國際風險和挑戰,更好保護我國公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重點3: 專項治理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等突出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專項治理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等突出問題,加強對招投標市場的規范和管理。堅持依法監管,嚴格落實監管責任,提升監管精準性和有效性,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開展市場分割、地方保護等問題的專項整治,是今年有關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
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任端平2月5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堅決破除行政性壟斷和行業壁壘,著力糾治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限制企業遷移、設置進入壁壘、謀求自我小循環等地方保護主義行為。
在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方面,2023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件39件。深入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指導各地區、各部門修訂或者廢止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1.76萬件。
據了解,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糾治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強化公平競爭審查責任落實,確保應審盡審。深入開展市場分割、地方保護問題專項整治,健全懲戒和約束手段。
在陳兵看來,通過專項治理,能夠有效清除不公平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壁壘,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為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的公平競爭環境。在此基礎上,能夠讓市場更有效地配置資源,提高經濟效率,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促進創新和發展。
陳兵進一步補充,在“健全懲戒和約束手段”上,一方面考慮加強行政機關責任主體懲戒力度。對實施地區封鎖的責任主體,即實施地區封鎖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除了依法停止違法行為、消除違法后果、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追究刑事責任外,還要考慮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對因其違法行為給經營者或者消費者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另一方面,考慮健全信用監管的激勵和懲戒措施。通過第三方機構或政府相關部門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進行評價,形成信用評級,對于參與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的市場主體進行失信懲戒,降低市場信譽,可以適當給予懲戒措施;對于信用良好的市場主體,給予政策傾斜、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