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為營造奮勇爭先的創新氛圍,激發比學趕超的干事勁頭,持續打造相城區優化營商環境品牌。2023年,相城區各板塊和部門積極落實區委區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求,錨定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目標,聚焦經營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立足本區域產業發展特點,主動作為、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工作中形成了一批好案例、好做法。2024年3月,經過專家集中評審和網絡投票,評選出創新性強、實效性高、可復制推廣的優化營商環境“十佳”優秀案例。

  一、市場監管局以“小修補”打造更具溫度的城市“煙火氣”

  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引領下,全區共有10個農貿市場、2個鄰里中心進駐了55家“小修小補”經營戶,為全區7個板塊的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理發、縫補、修車、開鎖、配鑰匙等日常便民生活服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這項工作得到了《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國家媒體以及《姑蘇晚報》《引力波》等地方媒體肯定并紛紛報道。該工作也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并進行了實地走訪。

  二、相城高新區做優幫辦代辦“小窗口”,深化利企惠民“大服務”

  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緊扣企業服務和居民服務“雙服務”提質增效,深挖區位特色和轄區資源,以幫辦代辦改革作為著力點,不斷優化企業群眾辦事體驗,致力打造“高新最盡心”營商服務品牌。一是堅持多元共治,延伸服務半徑,構建起“政銀合作、專區輔導、服務下沉”的企業服務聯動網,以主動、靠前的幫代辦模式“盡心”為企業服務。二是堅持多效融合,在整合資源、緊貼需求上發力,通過將高頻服務事項進駐網格、打造24小時自助服務區、建設“和眾所”便民服務站和設立社區個體工商戶集中登記點,促進為民服務精準舒心。

  三、公安分局“護企盾牌·鄰里守望”

  區公安分局緊扣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目標,通過開展警企合作,堅持以黨建引領為前提,以多重甄別筑牢企業從業人員“防火墻”、完善涉企矛盾排查聯動處置機制、當好涉企重點部位“守護神”為抓手,依托物聯網智聯、大數據建模與虛擬現實模擬創新警務助企模式,為轄區企業建立起牢固的護企盾牌。依托護企盾牌,全年調解企業各類矛盾糾紛2700余起,重點化解企業員工各類打架、情感等各類糾紛1300起,組織化解涉企工傷糾紛50余起,涉及金額180余萬。

  四、海關駐相城辦“非介入式盤點”助企發展按下“加速鍵”

  “非介入式盤點”是海關引導企業用規范管理贏得時間優勢,用誠信守法獲得綠色通道,實現有效監管和優化服務的一次積極探索。海關在調研時了解到企業的實際困難和訴求,實地考察企業生產管理運行情況,結合產品特性和生產工藝流程,在企業ERP系統數據支撐下,為企業專門定制了部分工站“非介入式盤點”的核查方案,通過鎖定兩個工站時點數據,對前后道工序加強實地抽查驗核,數據做到有記錄、可追蹤,可比對,確保盤庫數據賬實相符、準確可靠?!胺墙槿胧胶瞬椤弊屍髽I新訂單的交貨時間至少壓縮4天,節約生產成本140多萬元?!吨袊鴩T時報》《蘇州日報》分別對該案例進行了宣傳,也為后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經驗,有可復制推廣性。

  五、渭塘鎮助推政務服務“市域一體化”

  渭塘鎮積極探索跨區“市域通辦”業務,與辛莊鎮、常福街道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全面推進“市域一體化”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合作,打破屬地受理、審批的限制,滿足群眾異地差異化辦事需求。按照“統一標準受理、遠程協同辦理、證照免費寄遞”的通辦機制,實現同一事項在不同區域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2023年3月,成功試點并頒出相城區鄉鎮板塊首張“全城通取”營業執照,實現了營業執照“全城通辦通取”。

  六、稅務局構建爭議化解組織網,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國家稅務總局蘇州市相城區稅務局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為總抓手、以稅費網格化管理為網絡、以公職律師實體化履職為支點,構建起納稅人繳費人爭議化解組織網。通過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努力實現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持續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分局、辦稅服務廳),實現矛盾糾紛化解能力、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的雙向提升。該項舉措被《中國稅務報》錄用刊載。

  七、商務局穩外促內強招商,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相城區商務局圍繞外資外貿、消費促進、招商引資等工作,推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一是主動靠前服務打造營商“強磁場”,做到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二是完善惠民配套優化營商“軟環境”,明確事事關乎營商環境;三是強化精準招商助推營商“再升級”,力爭處處彰顯營商環境;四是用好宣傳陣地傳播營商“好聲音”,營造親商愛商惠商氛圍,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八、法院依托“相法相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系點提升知產保護效能

  自2021年4月26日正式受理知識產權案件以來,相城法院著力打造“相法相知”知識產權審判品牌,全市首創在板塊設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系點,目前已在蘇州高鐵新城、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設點,充分發揮“信息聯絡共享、健全保護制度、開展普法宣傳、加強訴源治理、司法保護調研、助力政策參考”六大職能,為知產糾紛解決提供“家門口”的智力支持和司法保障,為轄區內各類創新主體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

  九、行政審批局護航企業全周期,構建服務新模式

  相城區行政審批局在全面開展兩個全生命周期大綜窗改革基礎上,構建惠企兜底服務的長效機制和平臺,推動政務服務從行政審批到企業培育跨越發展的積極探索。中心始終將提高企業服務能力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線上建設全區統一的綜合性企業服務平臺—“惠企通”,線下推動惠企服務下沉,一體融合提升為企服務水平。

  十、司法局“法惠金融”——以優質法律服務護航數字金融產業

  相城區司法局不斷深化“產業鏈+法律服務”,積極推動法律服務融入數字金融產業體系建設,打通法治護航數字金融產業“最后一公里”。一是搭建平臺,推動“產業+技術+法律”服務深度融合。聯合江蘇省法學會、東南大學成立“相城區數字經濟法律服務研究中心”,為數字金融產業提供前沿法律研究。二是延伸觸角,推動數字金融法律服務場景落地。運用區塊鏈技術,辦理在線金融賦強公證68件,標的總額達5000多萬元。選派30名律師同參與金融糾紛訴前調解,調解金融糾紛749起。三是法治賦能,助推長三角數字金融城規劃。啟動“法護數幣E路啟航”行動,在蘇州數字金融產業園設立律師服務站,開展法治體檢60余次,幫助企業經化解經營風險、解決問題100余個。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