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緊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推行“民事無憂”模式,推進“數智”手段向就醫、養老、住房、車輛等公共服務領域拓展延伸,創新實施“病歷掌上查”、惠民補貼“靜默認證”、“公租房管理服務全鏈條網上辦”、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報裝“一件事”等便利化改革舉措,推動各類公共服務“高效辦成一件事”。
聚焦“掌上易辦”,推動就醫服務更舒心。針對病歷等就醫信息獲取路徑不暢通、內容不全面的問題,在全國率先實施“病歷掌上查”。一是“一個平臺”統數據,組織開發“病歷掌上查”應用,統一規范身份核驗、統一制定數據標準、統一打通數據鏈路。二是“一個入口”可查詢,群眾可一站查詢市域內不同醫院的門診病歷、住院病歷、門診處方、檢驗報告、體檢報告、門診費用、住院費用等7類信息,實現就醫全過程信息的一屏展示。三是“一個體系”保安全,高度重視就醫隱私保護,患者本人實名認證、“刷臉”識別后,方可進入應用;病歷等信息仍存儲于醫院服務器,“病歷掌上查”應用只展示、不存儲。5月底上線運行以來,已接入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等5家市內主要醫院,使用量達8.27萬次。
聚焦“網上好辦”,推動住房保障更安心。創新實施公租房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推動申請、監管、服務全鏈條網上運行,打造公租房“安心住”品牌。一是“一房一碼”,逐個賦予主城區7247套公租房“專屬二維碼”,掃碼即可實時查詢戶型圖、面積、租賃狀態、房管員姓名、服務電話等基礎信息,繪就公租房房源“電子地圖”。二是協同審查,搭建“公租房核查平臺”,對接婚姻、低保、車輛、養老金、不動產等信息,自動生成公租房資格核查報告。三是線上選房,群眾通過手機即可完成公租房申請、查看房源、選房、簽訂電子合同。截至目前,已開展5輪線上選房,972戶家庭參與選房,其中手機選房占比89%,房屋配租率同比提升30%,房屋閑置率同比下降80%,主城區公租房整體閑置率低于1%。
聚焦“無感智辦”,推動養老金領取更暖心。創新數據賦能,推行領取資格“靜默認證”,實現養老金領取“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擾”。一是多渠道匯集信息,開發“惠民補貼待遇資格認證平臺”,對接民政、公安等10個單位23類數據,通過大數據校核比對,精準繪制領取人“數字畫像”。二是多維度開展認證,養老金發放單位只需在認證平臺中錄入領取人基本信息,認證平臺自動檢索其死亡、服刑等“否定類”信息和出行、就醫等生活軌跡信息,1天即可完成認證結果反饋,實現了“大數據采集—數據比對—自動發放”。三是全方位推廣運用,目前已將“靜默認證”范圍擴大到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高齡老人津貼等34類惠民補貼,靜默認證率達90%以上。
聚焦“一件事一次辦”,推動車輛服務更貼心。充電難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普及的一大阻礙,濟寧市精準把脈群眾需求,打造“政企聯辦、內部流轉、數據共享、全程網辦”新模式,實現充電樁報裝“線上點單、一次辦好”。推出“綠色通道”小區,開發“充電樁一件事”應用,新能源汽車車主僅需填寫個人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身份證件、不動產權證等均由后臺數據實時共享,當天即可接到供電公司服務預約電話,最快當天即可完成裝表接電(表前)。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簽約“綠色通道”小區987個,完成充電樁安裝2.64萬余個。此外,積極拓展車輛服務“一件事一次辦”覆蓋面,推出“農機上牌一件事”,通過窗口前移、幫辦代辦、數據推送等形式,群眾在購車現場只需“填寫一張表單、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實現農機現場查驗、農機注冊登記、行駛證核發、購置補貼申報、跨區作業證申領5個高頻事項“一次辦好”,群眾跑腿次數由原來的6次減少為1次,申請材料由11個精簡為4個,辦事時間平均壓縮80%以上。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