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煙臺高新區聚力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不斷優流程、促協同、強服務,打造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樣板工程,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目前,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審批耗時從25個工作日提升到12個工作日,升級施工許可分段核發機制,申請資料減少42%,整合13個“一件事”工程,申請材料壓減30%。

  優化流程,在推動工程項目高效便捷審批上著力突破。辦結時限力求“短”。在全市率先設立“立等可取”專區,對涉及工程建設項目的22余個簡易類、一般類審批事項統一納入“立等可取”專區,一枚公章管審批,對納入“專區”的事項資料齊備、符合法定形式,申請人在一個窗口提交材料、現場審核,即來即辦、立等可取。層級壓縮力求“平”。印發《行政審批程序規定》,90%以上工程建設類審批統一授權窗口一站式受理、審核、發證,靈活“綜合受理窗口收件、后臺業務科室審核出證、統一發證窗口發證”工作流程,最大限度推進審批層級扁平化管理?!盎ヂ摼W+政務服務”力求“快”。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系統為載體,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和政務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實現數據共享和全流程全天候全地域服務無差別化辦理。依托建筑許可類電子證照的便利化條件,企業實現“零跑腿”“零等待”“零延時”,50%以上許可業務從“最多跑一次”變成“一次都不跑”“一次都不見”,實現秒批秒辦。

  促進協同,在推動工程項目聯動聯辦上著力突破。圍繞工程建設項目“全鏈條銜接、便利化審批”體系建設,全力破解工程建設項目涉及部門多、關聯性大、專業性高等難題,成立“集成審批專區”。打造核心業務集成場景,完善重點事項聯動機制。聚焦“拿地即開工”,印發了工程建設項目“四證并發” 實施“開工一件事”主題套餐式集成審批服務實施方案,對拿地重點項目實行規劃、國土、建設、審批、發改、招商等部門聯動、部門協同機制,突出一盤棋思維,事項辦理從“碎片化”轉變為“一體化”。通過“四證并發”開工一件事,實際發證階段申請材料壓縮率達到80%。打造雙全雙百定制場景,完善常辦事項聯動機制。推出“我要建學?!薄拔乙ㄡt院”“我要建廠房”“我要修道路”“我要建房地產”等七大常見情景和“我要辦立項”“我要辦節能”“我要開路口”“我要辦水?!薄拔乙k環評”等八大單一主題,實行“勾選式點餐”機制,根據項目實際需求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組,企業按需適時“下單”,綜合時效節省60%以上。打造企業個需特定場景,完善針對項目個性化需求聯動機制。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更加注重企業個需問題的瓶頸突破,特別是在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長期積壓難題攻克上,通過聯席會議、聯合現場、集體決策等模式形成適合企業個性化需求的定制解決方案,解決企業后顧之憂,服務于企業長遠發展。

  強化服務,在打造鏈條式服務體系上著力突破。向前延伸,精準實施前端服務。采取“服務前移、提前介入、超前導辦”的工作方法,由“申請后審批”變為“申請前服務”,在項目招引階段即統一組織職能部門服務團隊通過上門服務、集中輔導等形式,詳細講解所有審批事項、流程、時限和材料標準等,現場解答業務疑問,與項目企業一起開展項目籌備,宣講政策,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全程參與企業項目的策劃生成,擬定符合項目實際的定制化推進方案,切實提高項目落地可行性和成功率。增質提效,集成實施中端服務。在項目落地后,深入企業點對點出主意、手把手教流程、一對一答疑惑。圍繞項目土地報批、合同簽訂、方案審批、圖紙審查、施工許可、工程變更、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上的“剛需”,及時靶向企業“難點”,配套高標準、專業化幫辦、代辦服務團隊,確保申請材料一次達標、審批一次性受理,結果一次性辦結。向后拓展,保障企業無憂發展。按照“走出去、沉下心、面對面、問個需”的基本思路,在項目建成后,全部納入全區企業走訪、包保機制范圍,實行部門點對點調研、面對面座談,積極根據企業個性發展需求,當好企業發展“服務員”。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