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營商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億萬納稅人繳費人的切身利益。近年來中國稅務部門積極對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成熟度評估工作,持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充分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提高“好辦事”的便利和“辦成事”的效率,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稅收營商環境。
一、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B-READY
2006年至2020年,世界銀行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世界納稅報告》, 評估全球190個經濟體的中型民營企業的稅收營商環境,同時對世界銀行旗艦報告《營商環境報告》中“納稅”指標進行詳細解讀。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多項關鍵性指標取得進步,稅收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充分反映了中國稅務部門在落實減稅降費、推進納稅便利化改革等方面的卓越成效。
2022年,世界銀行啟動評估全球各經濟體營商和投資環境的新旗艦項目,繼續致力于推進私營部門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世界銀行將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命名為“Business Ready”,簡稱B-READY,并將通過三年的試點逐步覆蓋全球近200個經濟體。首份報告預計于2024年春季發布,涵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內的約60個經濟體,計劃于2025年發布的第二份報告中將涵蓋中國內地等經濟體。
B-READY與《營商環境報告》兩者間目標相近,即倡導政策改革、為具體政策建議提供信息以及為政策發展研究提供數據。此外,B-READY同樣按照企業的生命周期及其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程度確定評估主題,10個評估主題包括:市場準入、獲取經營場所、公共設施連接、雇傭勞工、金融服務、 國際貿易、稅收、爭端解決、市場競爭和企業破產。作為全新的評估體系,B-READY最顯著的特點是通過采用更均衡的評估方法,突破原評估體系聚焦微觀企業層面的局限,從私營經濟整體發展的角度綜合衡量企業的監管負擔、與企業生命周期相關的法規質量以及政府公共服務的提供情況。
B-READY評估的均衡性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其評分方法兼顧了企業家視角及更廣泛的社會效益,如環境保護、勞動者福利、市場競爭和平等獲取商業機會等,不僅展現影響單個企業營商便利度的因素,還關注私營經濟如何實現包容性、可持續性的發展。此外,B-READY的數據采集不僅包括以專家咨詢的形式收集法規及其執行情況的信息,還將通過現有的世界銀行企業調查項目,直接向廣大企業收集第一手的實踐和經驗信息,并力求在全部經濟體的數據可比性和特定經濟體內的數據代表性之間達到平衡,這是B-READY的一項重要創新。
同時,B-READY從監管框架、公共服務和效率三個維度,亦稱“三個支柱”,對每個主題進行評估。其中,納稅主題從企業角度出發,支柱一評估稅收法規的質量;支柱二衡量稅收征營的質量,進而評估稅務機關提供的服務;支柱三評估稅收法規和公共服務在實踐中的效率。此前《世界納稅報告》對企業稅費負擔水平、納稅時間和報稅后流程等方面的評估,在B-READY項目中納入支柱三,并將主要通過企業調查采集相關數據。與《世界納稅報告》的評估范圍相比,B-READY的納稅主題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增加了稅收法規的清晰度和透明度、稅務爭議解決機制、稅務機關的管理等許多新元素,具有更強的全面性和綜合性。
二、中國在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方面的探索
近年來,我們看到中國稅務部門不斷探索適合中國稅收征管實踐、更深層次的營商環境優化路徑和方法,緊緊圍繞國家戰略、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特別是在結構性減稅降費、智慧稅務、提升稅收確定性等方面諸多政策措施的出臺和推進落實,不僅使廣大經營主體獲益良多,也有效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動力和信心。
12366上海(國際)納稅服務中心圍繞既服務“引進來”又服務“走出去”的原則,開通中國國際稅收服務熱線,為跨境納稅主體提供中英雙語咨詢服務,并先后推出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6個語種的自動語音播報服務。
減稅降費,科技雙創享紅利。從近兩年的減稅降費政策來看,稅收支持政策逐步側重于精準高效地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例如2023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再加碼,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集成電路企業和工業母機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進一步提高至120%;對集成電路企業、工業母機企業及先進制造業企業實行增值稅加計抵減優惠政策等。我們服務的很多跨國企業都表示,中國一系列研發優惠政策的綜合節稅率在世界上較為領先,這些稅收優惠政策激發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動力,增強了企業通過創新研發提升競爭力的信心。很多企業就如何加強研發活動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研發費用歸集管理等問題與我們討論交流,希望在加力研發的同時合規享受稅費紅利。此外,之前稅費優惠政策的執行期大多是1至2年,再逐期延續。2023年,稅務部門將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稅費優惠政策等執行期限一次性延至2027年末。這不僅體現了較強的政策延續性,還極大提升了稅收確定性和可預期性,有助于納稅人繳費人進行前瞻性規劃,企業對此的反饋非常積極。
數字賦能,征管服務再發力。技術發展為提升稅收征管效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妒澜缂{稅報告》清晰地反映了得益于技術的進步,全球納稅便利度顯著提升。在中國,隨著“非接觸式”辦稅繳費事項清單持續擴展,線上辦稅繳費已成為日常,涉稅事項辦理流程進一步簡化。在和企業財稅人員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直接感受到了他們的肯定?,F在,我們協助企業往返多次提交書面材料的情形已成歷史,日常涉稅事項辦理已逐步轉變為“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變化巨大。此外,我們在工作中要與很多跨境企業打交道,既有“引進來”的外國企業,也有“走出去”的本土企業,深刻感受到企業在對外投資、跨境運營中面臨著各國稅制差異、復雜的國際稅收規則等諸多跨境稅收挑戰。而2023年中國國家稅務總局以服務跨境投資全生命周期為中心,集成創新推出“稅路通”跨境稅收服務品牌,為納稅人提供了更加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的稅費服務。各地稅務部門不斷創新服務舉措,豐富“稅路通”品牌內涵,幫助企業提升海外經營和生存能力。這些依托數字化技術的納稅服務舉措提升了辦稅繳費效率,讓企業更好專注于自身運營與戰略規劃。隨著智慧稅務建設的推進,我們觀察到大型集團企業開始逐步實施稅務標準化、集中化和數字化管理,例如借助數字化工具對發票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并逐步拓展到稅務集中化申報、稅務文檔管理、稅務統計等多項職能,這也將推動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
事先裁定,重大交易添動力。稅收確定性是營造良好稅收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實務中企業的一些重大交易可能因為稅務成本的不確定性而擱置。近幾年,廣州、深圳等地稅務機關將事先裁定作為大企業個性化服務的嘗試。2023年底,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發布《上海市稅務局稅收事先裁定工作管理辦法(試行)》,開啟了稅收管理服務的新格局。各種案例不僅為稅收事先裁定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也為更多地方稅務部門推出事先裁定服務提供了可復制的路徑??梢灶A見,隨著政策制定層面的明確和各類案例的積累,企業將得以就復雜涉稅事項獲取更多稅收確定性,推進更多并購重組等重大項目落地。
稅收法治,解決爭議護權益。稅收司法專業化改革舉措備受納稅人繳費人關注。2023年11月,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涉稅案件合議庭揭牌成立,這是全國首個涉稅案件“三審合一”集中管轄專門合議庭;2024年2月,上海設立全國首家專門稅務審判庭。涉稅案件的集中管轄改革將提升涉稅案件審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專業性,進一步完善我國稅收爭議解決機制。
隨著中國稅收法定進程的加速,經營主體期待在稅收征收管理法立法修訂過程中確立事先裁定機制在中國稅收體系中的法律地位,增強稅法適用的確定性。我們相信,更加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中國稅收營商環境將不斷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推動經營主體向新而進、高質量發展。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