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品牌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堅持“一把手”高位推動,構建全方位改革推進機制。推動設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常態化調度,親自統籌研究、部署推進、督辦落實,分管市領導牽頭分管領域改革和協調調度,組建工作專班舉全市之力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二是突出制度創新先行先試,勇當營商環境改革“排頭兵”。在迭代實施6個版本、1271項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基礎上,去年底出臺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意見,夯實“北京標準”“北京效率”“北京誠信”三大基礎,以更優的框架體系推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三是緊盯經營主體高頻需求,打造暖心高效的政務環境。以“三個一”改革突破為牽引,在餐飲、超市等行業推行“一業一證”,并率先探索“一業一證”DIY定制化服務,允許企業菜單式自主選擇所需行政許可事項;大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大型活動“一件事”入選國務院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案例;率先提出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和數字化監管,相關改革做法被國務院在全國推廣。
四是完善“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積極構建全方位服務企業體系。強化普惠服務,設立“12345”企業服務熱線,完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功能,集成服務與政策支持。強化精準服務,將企業“服務包”作為營商環境的創新舉措和政企溝通的主要渠道,及時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五是打造“京通”“京策”“京辦”三平臺,推進數字化技術與營商環境優化深度融合。強化數字賦能,搭建“京通”網上辦事門戶、“京策”政策咨詢門戶、“京辦”政務辦公門戶三大服務平臺,打造統一服務入口。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100%實現“全程網辦”,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評估連續三年全國領先。
六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成立京津冀優化營商環境專題工作組,實現三地203項政務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和同標準辦理,165項從業資質資格跨區域互認,“京津冀+雄安”234項事項實現“區域通辦”,進一步推動三地營商環境從協議協作進入到融合落實的新階段。
七是營造公平公正發展環境,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制定北京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建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在全市三個100重點工程中增加民間投資項目的比重。發布反壟斷合規指引,清理妨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建立常態化政企交流溝通機制和問題解決機制,及時聽取民營企業訴求,政府采購合同授予中小微企業占比近80%,民營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提升。
上海:堅持對標改革,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近年來,上海始終堅持對標國際國內先進經驗,更新迭代、升級實施各項改革舉措。從1.0版到7.0版行動方案,持續打造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務最規范、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一、以世行對標改革為牽引,實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
上海從起初學習借鑒香港、新加坡等外部經驗的“對標型改革”,到現在更加注重對標國際一流進行自身體制機制系統集成創新的“內向型革命”,從企業辦成一件事角度推進全流程改革,推動各指標領域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比如,開辦企業方面,上海新推出“全環節”、“全類型”、“全天候”企業登記服務平臺“上海企業登記在線”,便利各類內外資企業可以通過全程網辦方式辦理設立、變更和注銷業務。建筑施工許可方面,推出工程建設聯審平臺,工程建設審批審查中心實現實體化運作,打通各部門專業系統,實現全網通辦。以低風險產業項目為切入口,實現了項目審批管理服務流程、規則的革命性再造。
二、以貫徹落實條例為抓手,不斷提升法治保障力度
2020年4月,《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發布并實施,成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法”,2021年進行第一次修訂。2023年圍繞黨的二十大新要求和對標世行營商環境評估的新變化,完成了第二次修訂,修正案共37條。后續將形成常態化修法機制,不斷將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固化。同時,圍繞企業反映強烈的外資在滬發展、中小企業發展、反不正當競爭等問題,出臺《上海市外商投資條例》等“一攬子”專項立法,以及《上海市浦東新區化妝品產業創新發展若干規定》等18部浦東新區法規,形成優化營商環境的“1+X”立法體系。
三、以提升企業感受為核心,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堅持踐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理念,注重把握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尊重經營主體地位,想方設法為企業排憂解難。比如,持續優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累計推出41個“高效辦成一件事”,200個高頻事項實現“智慧好辦”,296項政策服務實現“免申即享”,惠及企業群眾超1422萬家(人)次。精準對接服務企業,在網格化企業服務體系基礎上,2023年建立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累計發放“服務包”3.3萬件,配置服務管家4179人;受理企業訴求辦結率91.9%,全市5800余名服務專員走訪聯絡企業超47.6萬家次。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在之前特斯拉速度基礎上,2023年又創造了從戰略簽約到拿地開工僅用3個多月“莫德納速度”。通過服務企業的各類舉措,經營主體的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四、以重點區域先行先試為引領,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
依托承載國家戰略任務的重點區域,積極探索與高標準國際規則對接。以臨港新片區加快構建“五自由一便利”的制度型開放體系為例,高水平投資自由方面,落地全國首個外商獨資整車制造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高標準貿易自由方面,構建以一線徑予放行、區內不設海關賬冊等為核心的全新“六特”海關監管制度體系;高效率資金自由方面,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匯管理改革試點;高能級運輸自由方面,建立“中國洋山港”籍船舶登記模式;高便利人員從業自由方面,率先探索建立電子口岸簽證機制,開設外籍人才來華工作和居留許可“單一窗口”;高便捷信息聯動方面,啟動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設立國家(上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
2024年2月18日,上海連續第7年在歲末年初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發布《上海市堅持對標改革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7.0版行動方案),共150項任務舉措,力求推進營商環境五方面升級。一是對標改革升級,圍繞世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的底層邏輯和方法論,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從案例式對標向普惠制全方位對標改革升級,塑造營商環境國際競爭新優勢;二是公共服務升級,堅持“有求必應”,鼓勵政務服務與企業服務融合,兼顧普惠服務和個性化訴求,推動服務重點從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向主動賦能企業全方位發展需求升級,一視同仁支持各類企業發展壯大;三是監管效能升級,堅持“無事不擾”、加強技術賦能,推動監管從“事中檢查事后處理”向“事前合規引導、事中綜合監管、事后依法包容審慎”升級,切實提升監管質效,為企業營造安心、放心、暖心的發展環境;四是區域創新升級,以浦東新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等重點區域和各類特色園區為載體,推動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從基礎版營商環境向打造與特色產業生態相匹配的營商環境升級,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五是社會共建升級,堅持“開門優環境”,著力加強社會協同,推動工作組織方式從各級政府部門為主向加強與企業、商協會、專家智庫和媒體等各方面協同共建升級,更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積極營造良好氛圍。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