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營商網絡環境不僅是招商引資的“強磁場”,更是城市形象的“金名片”和經濟發展的“催化劑”。為了打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日前,四川省啟動了為期6個月的“凈生態·促發展”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專項行動。

  此次專項行動針對當前網民反映強烈的網絡亂象,聚焦營商網絡環境中廣大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進行了打擊整治。

  據了解,專項行動期間,四川省公安廳聯合相關部門,圍繞涉經濟、金融、房地產、重點企業等營商環境網絡謠言高發領域發起了凌厲攻勢。通過加強網絡巡查、加大線索收集力度、提高案件查辦效率等措施,及時發現并處置了多起網絡違法違規行為。同時,一批典型案例也被公布。

  典型案例1:唱衰企業發展前景、抹黑詆毀企業形象聲譽

  近日,接到省內一企業舉報,一些網站、論壇、公眾號發布傳播抹黑該公司正常商業行為的文章。相關文章標題和內容中,造謠其因經營不善導致嚴重虧損,歪曲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投資活動,強調不利事實,回避有利事實,以偏概全,影響公司正常運行和股價走勢。該公司按照《網站平臺受理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規范》提供了其公開發布的財務年報、行業主管部門相應佐證材料等證據性材料。網信部門綜合研判后,督促網站平臺處置不實信息,并對發布不實言論的賬號進行禁言處置。

  典型案例2:炮制涉企虛假不實信息

  近日,接到省內一企業舉報,網上出現大量惡意誹謗攻擊該公司的不實信息。部分賬號惡意炮制該公司及其主要負責人違法發放高利貸、涉嫌詐騙等虛假信息,嚴重干擾公司正常運行以及公司法人的日常生活。該公司按照《網站平臺受理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規范》提供了法院判決書、源發新聞媒體出具的撤稿函等證據性材料。網信部門綜合研判后,督促網站平臺對不實信息進行處置清理。

  典型案例3:蓄意營造悲慘氛圍,利用同情心博流量

  去年,抖音等平臺出現許多號稱“負債百萬”的人,在街邊吃饅頭,并配有“創業失敗、負債XXX萬,決定在XX地開始”的相似文案,蓄意制造悲慘氛圍,利用網友同情心博流量。對于這些違規內容,四川互聯網舉報辟謠平臺第一時間發布權威辟謠信息,協調相關平臺處置嚴重違規賬號46個,清理違規視頻412個,有效遏制謠言滋生蔓延,營造清朗營商環境。

  典型案例4:依法嚴肅整治虛假制造的“視覺貧困”

  “涼山曲布”“趙靈兒”“涼山孟陽”等多名超百萬粉絲網紅,以涼山貧困、農產品滯銷設計劇本,以破舊廢棄房等為直播背景,打造所謂“大涼山原生態”人設,帶貨銷售假冒的大涼山特色農產品,謀取高額利益,涉案金額超千萬元。省州兩級網信辦聯動公安部門,加大力度整治“擺拍”“賣慘”等行為,處罰違法違規賬號200余個,移交司法處理54人(其中網紅主播11人),搗毀MCN機構5個。日前,司法機關對“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一審宣判,一共8人因虛假廣告罪被判刑。其中,公司負責人唐某被判刑1年2個月,處罰金10萬元;網紅阿西某某(涼山孟陽)被判刑11個月,處罰金8萬元;網紅阿的某某(涼山阿澤)被判刑9個月,處罰金4萬元;李某、郭某、林某等5人被判9個月至1年不等,處罰金2萬元至8萬元不等。以上人員非法所得均沒收。

  典型案例5:狙擊“中國電科員工怒懟領導清明節強制安排加班?”謠言

  2023年4月,一段“員工怒懟領導清明節強制安排加班”的微信工作群聊天記錄在網上流傳,引發網民質疑。省委網信辦聯動公安,核實查證,待警方對外發布警情通報后,辟謠平臺第一時間還原真相,以正視聽。當事人故意散布謠言的違法行為嚴重擾亂網絡公共秩序,已被屬地公安機關依法對其作出行政拘留處罰。

  典型案例6:依法整治涉企網上侵權信息

  去年以來,我省一知名企業進行集團戰略調整,部分自媒體借此歪曲解讀其定增募資項目、炒作其自助脫困舉措、抹黑企業管理者形象,對公司經營管理造成負面影響。省委網信辦分類處置、綜合施策,對“標題黨”等負面報道,協調相關部門和涉事企業進行澄清;對發布失實言論的相關賬號進行果斷處理;與相關部門做好對接工作,對有關不實信息開展辟謠準備,及時消除不良影響。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