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成為重要生產要素。數據合規、數據資產入表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
現如今,隨著國家數據局掛牌,各省的數據局也陸續成立,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已是共識。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多措并舉激發數據要素潛能,湖南省也搶抓數字時代發展新機遇。1月31日,湖南省數據局正式成立,4月15日上午,湖南省政府第33次常務會議召開,部署研究全省數據工作。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正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做好數據工作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推動湖南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我們必須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扛起建設數字湖南的省會擔當?!苯?,長沙市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娟平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長沙先行先試,數字經濟總量達5000億元
湖南省政府常務會議指出,要打牢數據制度根基,抓牢創新發展關鍵,筑牢基礎設施支撐,守牢數據安全底線。
早在5年前,長沙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就看到了“數據”這一資源要素背后孕育的機會,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賽道趨勢,2019年1月成立了“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這一獨立部門,推動數據工作先行先試。2022年1月11日,湖南大數據交易所正式試運營,搶占數字產業的主賽道。
周娟平介紹,長沙市數據局嚴格對標國家數據局、省數據局的工作部署,堅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這條主線”,統籌數字長沙、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社會“四個建設”的總體思路來開展數據工作。
采訪中,周娟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目前,依托數據資源優勢,長沙已經與華為、騰訊、京東進行了深度合作,這些頭部企業的相關項目紛紛落戶長沙,推動長沙數字經濟總量達5000億元,形成了亮點紛呈的數字產業體系?!?/p>
“長沙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边@是近日國家數據局主要負責人在湘調研時如是評價長沙市數據工作。
回首長沙數據過去5年的改革成果,周娟平用“成果豐碩”四個字形容。
對此,她侃侃而談,“第一,規劃‘一盤棋’。編制全市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和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推行信息化項目統籌集約建設模式,推進市、區(縣市)兩級協同聯動,形成統一的全市規劃體系。第二,數據‘一本賬’。數據作為我們安身立命之本,基本建成了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政務數據資源管理體系,成為全市數據資源‘總倉庫’‘總樞紐’和‘總引擎’,推動全市數據互通開放共享。第三,運營‘一體化’。我們統籌運營全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了‘全市一朵云’,推進‘云、網、腦、安’等核心基礎設施均衡發展,支撐城市高效安全運行。第四,產業‘一生態’。5年來,我們以數據賦能大數據產業發展,以場景牽引數字經濟發展,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先后發布數字化轉型場景清單5批次544個應用場景,總投資額近205.43億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p>
按照部署,長沙發布《長沙市政務數據授權運營試點管理暫行辦法》后,長沙數據運營工作正式步入快車道,采取“一場景一評估一授權”的模式,首批收到53個場景解決方案初步選定在醫療健康、靜態交通、智慧選址、數字金融等領域的15個方案開展運營,預計今年將落地見效。
如何破解數據發展難題?
一位熟悉湖南數據資產運營情況的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長沙數據工作在中部地區確實走在前面,但是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數據基礎制度有待完善。在政策層面,省市關于數據交易產業、資金、規劃等方面的具體支持政策和舉措缺乏;在運營層面,省市數據交易生態暫未培育形成,缺乏市場氛圍。
此外,制約湖南數字化發展難題也包括核心技術不強不優。湖南雖然擁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資源,高端技術人才聚集,但核心技術不強不優,技術成果轉化率不高。大數據產業鏈結構有待優化。湖南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數量不多,后勁不足,難以形成“龍頭引領、鏈條延伸、集群共進”的產業格局,湖南數據產業鏈存在一定短板。
本次湖南省政府常務會議指出,統籌數字湖南、數字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建設,更好發揮數字化在中國式現代化湖南實踐中的驅動引領作用。
“面對挑戰,用好改革創新這把萬能鑰匙是我思考最多的一個工作方向?!敝芫昶奖硎?,原來我們主要關注于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但現在很多精力轉到了統籌數字長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務“四個建設”上,這對我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對市場敏銳判斷的能力。
2023年底,國家數據局等部門印發的《“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了12個數據要素應用重點領域和場景,并提出“數據交易規模倍增”的目標。
近年來,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結合“數據要素×”行動計劃,長沙市數據局組織十多個市直部門協同開發應用,率先推出多個數據要素應用場景。
過去5年,數據要素價值發現是長沙的特色和亮點。長沙率先建立了開放共享的政務數據運營體系,在金融、城市服務等領域打造了領先全國的典型應用場景。建成金融數據開放“一庫一平臺”,簽約金融機構21家,成功批復融資授信515.79億元,發放貸款178.88億元。
“總結過往經驗,數據價值挖掘的關鍵在于一是市場有需求,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二是質量有要求,不斷提升數據質量和數據清洗、加工的能力;三是企業有需要,滿足企業對應用場景的需求?!敝芫昶礁嬖V《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這是新領域,我們也是在實踐中摸索前行?!敝芫昶秸f,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中,長沙率先建成了全國第五家、中部唯一持牌的湖南大數據交易所,這是全國領先的大規模數據平臺群和全國特色數據交易中心,目前已形成一批走在前列的數據交易案例,入駐數商433家,上架數據產品3859個,累計交易額突破11.1億元。
“改革創新有利于再提升我們的能力,進一步優化增強機構改革職能,讓我們學習能力更有側重?!敝芫昶奖硎?,要學習沿海地區先進經驗,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讓數據在市場先跑起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讓大數據真正服務于美好生活。
新時代的數據工作如何“開疆拓土”?
4月1日召開的全國數據工作會議發布信息顯示,經初步測算,2023年我國數據生產總量預計超32ZB。會議指出,2024年數據工作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奮力開創國家數據工作新局面。
相比上海、深圳等地的數據工作,周娟平感慨:“長沙要做好數據工作,要對標北上廣深地區,學習他們的開放思想和市場化思維。比如數據資產入表作為新事物,長沙在人才、標準、服務體系等方面都還不夠完善?!?/p>
發展數字經濟,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數字人才必不可少。今年4月,人社部、中組部聯合國家數據局等部門出臺《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用3年左右時間,扎實開展數字人才育、引、留、用等專項行動,提升數字人才自主創新能力,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形成數字人才集聚效應。
談及數據事業發展面臨的數據人才和理念問題,周娟平坦言,“湖南走出了熊曉鴿、姚勁波等湘籍互聯網人才,加之湖南科研高校云集,長沙人才基礎有一定比較優勢。在此基礎上,我們推動高校和企業合作,促成產教融合,訂單式培養數字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p>
“政府部門服務人員更需要有數字化思維和素養,為此我們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培養,比如出臺首席數據官制度,組織全市數據官進行培訓,不斷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的數字化思維?!敝芫昶奖硎?,要構建科學規范培訓體系,開辟數字人才自主培養新賽道,來為我們數據工作開疆拓土。
經過5年的探索,目前長沙數字經濟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數據產業也迎來發展的新機遇,數據融合應用的勢能轉化成為了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勁動力。
在周娟平看來,數字新時代下,長沙迎來多重戰略發展新機遇:一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機遇。比如長沙是先進制造業高地,擁有工程機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產業等優勢產業,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二是建設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的機遇。加快建設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數據“大動脈”是新的發展機遇。三是數據安全的機遇。聯合奇安信打造的城市網絡安全運營中心模式已經復制到全國20多個城市,深信服、360、綠盟科技等數據安全龍頭企業匯聚長沙,雄厚的數據安全產業基礎帶來了數據安全發展的新機遇。四是數據應用帶來的新的產業發展機遇。比如推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等都將會插上數字化翅膀。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境智庫等系列行業專業平臺,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